吉隆坡步行路线 II :从火车站走到独立广场——收集建筑师 A.B.Hubback 的杰作

亚瑟·本尼森·哈柏克 (Arthur Benison Hubback, 1871-1948),英殖民时期著名建筑师,出生于英格兰利物浦,年仅24岁的他在1895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亚,以首席绘图员 (Chief Draughtman) 的身份在雪兰莪州公共工程局 (Public Works Department, PWD) 任职;两年后参与了大型项目——政府办公大楼,即如今苏丹阿都沙末大厦的建设。同年年底离职,和承包商 W. Nicholas 合作开办砖厂,四年后解散 [1][2][3]。 1901年,哈柏克被委任为马来联邦 (Federated Malay States, F.M.S.) 公共工程局的助理建筑师 (Architectural Assistant) ,在局长 F. St. G. Caulfield 领导下参与设计所有马来联邦政府建筑,把时任马来联邦铁道局经理史普恩纳 (C.E.Spooner) 所提倡的 印度-撒拉逊式建筑风格 (Indo-Saracenic Style) 融入建筑设计中,在马来联邦各地形成一道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1911年,哈柏克晋升为马来联邦 政府建筑师 (Government Architect of F.M.S.)。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回国参军,成为英国第一位获得准将 (Brigadier General) 军衔的建筑师;后在1924年退役,育有一儿一女,在英格兰安享晚年,直到1948年去世都没再回到马来亚 [1][2][3]。 占美清真寺 Masjid Jamek 根据 MIKL 和 Heritage Output Lab 共同设立的网站 The AB Hubback Project 中所列出的哈柏克作品系列,目前已确认哈柏克在马来亚一共参与了 27 栋建筑的设计,其中 14 座在吉隆坡、8 座在霹雳州,雪兰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