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打/游记] 沿着旺末沙曼运河 (Terusan Wan Mat Saman) 而行——从莪仑到亚罗士打


旺末沙曼运河 (Terusan Wan Muhammad Saman),位于马来西亚吉打州中部,始于州首府亚罗士打丹绒查理 (Tanjung Chali),终于日莱峰 (Gunung Jerai) 山脚,总长36公里,宽7.5米,深1.5米,是马来西亚最长的运河。

这条运河始建于1885年8月,整体工程耗时十年,1896年7月12日正式竣工,由时任吉打州宰相旺·末·沙曼 (Wan Muhammad Saman bin Wan Ismail) 策划并监督,以人力一锄一铲、日以继夜地挖掘而成 [1][2][3]。

不那么准确的地图:吉打州旺末沙曼运河

旺末沙曼运河的建成让沼泽荒地得以开发成大片稻田,不只推动吉打州的稻米产量和经济发展、也促使其他大臣在吉打各地建造更多运河,带动新市镇的兴起——比如十字港 (Simpang Empat)、竹城 (Kota Sarang Semut)、双溪里茂 (Sungai Limau)、峨占必叻 (Guar Chempedak) 和莪仑 (Gurun) [1][2]。

河堤也成为联邦一号公路的建设基础。

位于竹城的运河河段

1909年,英国和暹罗签署《曼谷条约》,吉打州在内的四个北马州属被划入英国势力范围,英殖民政府没有建造新的运河,只是清理和挖宽当时已有的运河 [1]。1957年马来亚独立后,政府开始重视本地稻米生产,并于1965年推行慕达水利计划 (Rancangan Pengairan Muda) ——在慕达河 (Sungai Muda) 和柏都河 (Sungai Pedu) 上游建造水坝,并规划开浚一系列的水闸、水道和沟渠,让慕达区成功进行双季稻的种植 [4][5]。旺末沙曼运河则成为稻田、公路和甘榜排水系统的一部分,由三个机构——亚罗士打市政厅 (Majlis Bandaraya Alor Setar, MBAS)、慕达农业发展局 (MADA) 和铅县议会 (Majlis Daerah Yan)——来管理 [1][6]。

位于丹洛的旺末沙曼运河河段

2017年,作为吉打农业发展的象征,旺末沙曼运河得到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sion on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ICID) 的认可,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World Heritage Irrigation Structure) 名录 [6][7]。



目录



1 日莱峰山脚旺末沙曼运河纪念碑 Batu Kenangan Terusan Wan Mat Saman  


2024年11月1日,星期五,晴。

沿着旺末沙曼运河而行的探索旅途,先从旺末沙曼运河南端的「终点」——日莱峰山脚 (kaki Gunung Jerai) 开始。日莱峰山脚如今是一座宽阔的停车场,位于莪仑市镇以北,建有祈祷室、店屋餐厅、旅游中心和博物馆。当时正好碰上屠妖节连假,树荫下站满游客、面包车司机和管理停车场的工作人员。众人忙着安排前往日莱峰的行程,场面相当混乱。

日莱峰山脚 Kaki Guning Jerai
谷歌地图坐标:5°50'35.8"N 100°28'00.4"E
曾经的旺末沙曼运河

停车场旁的小河就是曾经的旺末沙曼运河终点——河边可见一座褐色的纪念石碑,石碑立于1988年,约有一人高,状态良好,记录了旺末沙曼运河开挖的年份、运河两端的位置,以及肯定了吉打州宰相 (或第一任州务大臣) 旺·末·沙曼为运河建设所付出的努力。

目前石碑由吉打州立博物馆负责管理 [8]。以此碑作为运河的终点标记,即保存了这段非常重要的历史,也有成为「打卡景点」的潜能。

旺末沙曼运河博物馆
Muzium Terusan Wan Mat Saman

在日莱峰山脚停车场旁边还有一座运河博物馆 (Muzium Terusan Wan Mat Saman),是由慕达农业发展局 (MADA) 和铅县议会 (Majlis Daerah Yan) 合作建立 [9],曾在2020年重新开放给公众参观,不过在我抵达的那一天却是大门深锁,网络上的最新资料——包括官网——也只停留在2022年 [10],处于「开放和不开放之间」的薛定谔状态。


人群都聚集在树荫下等待载送他们上山的面包车,只有我一人站在溪河旁拍照。那里的河景还挺漂亮——运河两岸嫩草与日光斑斑,笔直生锈的蓝色水管像座小桥连接两岸;湍急水流卷起波纹条条,垂枝随风晃动。

不过定睛一看,那躺在嫩草旁边的不只是日光,还有各种各样的塑料垃圾。


2 运河流经的城镇 Pekan di sepanjang Terusan Wan Mat Saman

2.1 峨占必叻 Guar Chempedak


早上11时20分:从日莱峰山脚出发,沿着公路往北行驶不到五分钟就抵达第一座小镇——峨占必叻。峨占必叻为马来文 Guar Chempedak 之音译,意为「尖不辣洞」。网络上关于峨占必叻这座小城的开埠历史几乎为零,甚至连名字由来——「尖不辣洞」指的是哪里也没有个正式说法。

峨占必叻市区外围的店铺
流经峨占必叻的河段已被改为地下水道

来到峨占必叻大路的十字路口:往北通向亚罗士打,往南则是莪仑;往西是铅区 (Yan) 的多伟 (Teroi)、双溪铅 (Sungai Yan) 和大铅 (Yan Besar);往东则是峨占必叻老街 Jalan Jenun,通向武吉茹嫩 (Bukit Jenun)、本同 (Pendang) 和巴东伦武 (Padang Lembu)。

峨占必叻周遭的市镇
峨占必叻老街之一的 Jalan Jenun
谷歌地图坐标:5°51'31.8"N 100°27'27.4"E

趁此机会转入峨占必叻老街 Jalan Jenun 看看。老街的两排店屋约有40间,外观比较特殊:五脚基之外另盖有雨棚,延伸出来的空间正好能容纳一辆轿车。大部分老店屋门前都停有轿车,不过没有开门营业。这条老街尽头是仰高学校和义务消防局。

峨占必叻 仰高华小 (1932)
SJK(C) Yang Kao 

峨占必叻华社于1932年创办仰高学校,其
仰高」之名高瞻远望,眼光远大」之意。学校起初暂借民宅、店屋作为校舍,直到1938年得黄庆清先生捐地,才迁到现址 [11]。

峨占必叻義務消防隊
Pasukan Bomba Gotong-Royong
Guar Chempedak

在仰高华小正对面有一条小巷,可通向峨占必叻新村的竹蔑街。竹蔑街 [福建话 tek bit koay] 与大街平行,约有70间房屋;竹篾意为「薄竹片」,因村里在1960至1970年代的主要经济活动为竹业(手工制作竹鸡笼)而得名。1980年代末,随着更加便宜且耐用的塑料鸡笼出现,当地竹业逐渐没落,最终在1990年代消失。2025年1月,当地华社首次在竹篾街举办新春活动「山边有我 迎新年」[12][13]。

峨占必叻购物中心
Guar Utama (2016)
峨占必叻清真寺
Masjid Al-Wustha Guar Chempedak


早上11时29分:继续沿着联邦一号公路北上,车窗外出现大片稻田,旺末沙曼运河再次出现,和公路相伴。途径十七碑 (Kampung Batu 17) 和双溪里茂港外 (Pekan Simpang Tiga Sungai Limau),两者各有一间华小、两排沿着一号公路而建的老店屋,没有见到寺庙。其他房屋则零星散布在大路和运河两侧,即是中学地理课中曾读过的 「带状聚落 (pola petempatan berjajar)」。

峨占必叻和竹城之间的小镇
十七碑 Kampung Batu 17
老店屋和旺末沙曼运河
十七碑 Kampung Batu 17
老店屋和旺末沙曼运河
位于十七碑的运河水闸
截图自谷歌地图街景功能
5°53'12.5"N 100°26'36.3"E
双溪里茂港外的老店屋
Pekan Simpang Tiga Sungai Limau
双溪里茂港外的老店屋
Pekan Simpang Tiga Sungai Limau

2.2 竹城 Kota Sarang Semut  


早上11时36分:进入哥打士打县竹城范围。忽然想起竹城市区东南方有一座皂礼山 (Bukit Choras),即考古学家在2023年9月发现佛教寺庙遗址和佛像的山丘,其北侧山脚是吉北皂礼山华人公冢所在。2016年12月皂礼山已获政府宪报列为历史古迹,暂不开放给公众以避免古迹遭到破坏。有关当局似乎有意要在未来把皂礼山打造成考古景点 [14][15]。

竹城附近的市镇与村落
吉打義成米较 (1981)
吉打芒果中心 Pusat Mempelam Kedah
谷歌地图坐标:5°58'06.0"N 100°24'06.4"E

早上11时38分:途径位于公路西侧的吉打芒果中心 (Pusat Mempelam Kedah)。吉打芒果中心原名是沙拉芒果种植技术研究中心 (Pusat Teknologi Mempelam Sala),成立于1977年,占地4.8公顷,距离亚罗士打约18公里,园内种有超过500棵芒果树,包含全球110个芒果品种,其中40个品种来自吉打、39个品种来自全马各州、32个品种来自世界各地。2024年5月才改名为吉打芒果中心 ,希望发展为旅游景点与香芒销售中心 [16][17]。

其入口就在运河旁,据说设有一座展览馆,官方网站列出的开放时间是星期日到三早上8时至下午5时,星期四早上8时至下午3时半;星期五六休息。我们此行正好碰上了休息日,和芒果无缘,没能入内探索。

位于竹城市区的运河河段

竹城,因当地民众昔日遍地种竹而得名;其马来文地名 Kota Sarang Semut 则来自狼牙修古文 Kota Sereng Semet,有「被士兵遗弃的城堡」之意。另有口述版本指出当地曾有一座吉打对抗暹罗军的城堡,建造城堡时发现很多蚂蚁窝 (sarang semut),因而得名;不过目前尚未发现遗迹来证实这个说法 [18][19]。

当地华裔大部分以种稻为生,稻田散布在竹城和沙拉港 (Kuala Sala) 之间,尤以莫家村 (Kampung Jerang Belanga) 为代表。莫家村华裔祖籍多是广东浮云,约有百多垄 (relong,一垄等于0.71亩) 稻田 ,不到20户人家 [18]。

祥饮品面食店
Kedai Makanan dan Minuman Siang
谷歌地图坐标:5°58'24.6"N 100°23'53.2"E

早上11时45分:从面子书得知竹城有一家远近驰名的云吞面,便顺道去吃个早茶。面档位于竹城一座安静的商业区中,燕子叫声不绝于耳。我们抵达的时候店里还没什么人,点好餐后就坐在档口旁的铁桌前。中午十二时正,食客陆续抵达。只见有好几辆摩托和轿车停在门口,来者领走一大袋云吞面便上车离开。

祥饮品面食店
Kedai Makanan dan Minuman Siang
营业时间:7.00am - 4.00pm 星期一、二休息
餐点选择:云吞面、馄饨
餐点价位:介于RM1-10
停车地点:路边的大量停车位
适合轮椅:适合,不过茶室空间比较狭窄


由于我们碰巧赶在人潮之前点餐,云吞面很快就上桌。云吞面口感弹牙,叉烧软嫩多汁,吃得身心舒畅,值得推荐。我们另外叫了馄饨,九粒三令吉,味道不错。

叉烧云吞面 (RM4.50)

2.3 十字港 Simpang Empat 


吉北十字港 Simpang Empat

早上12时22分:从竹城行驶大约5分钟便抵达另一座因为旺末沙曼运河建成而发展兴起的市镇——十字港。十字港位于旺末沙曼运河和支流多皆-丹那美拉运河 (Terusan Tokai Tanah Merah) 交接之处,东抵多皆 (Tokai),西至庚贡 (Kangkong),形成一个「十字」;由于当地华裔居民多为潮州人,潮州话中的「溪」音同「港」,因而得名「十字港」[20]。

不那么准确的地图:十字港和邻近市镇

根据资料,早期十字港还有另外两个名称,依据抵达方向而有所变化:从亚罗士打南下来到十字路口者称之为「横港」,从多皆来到十字路口者则称之为「芭头」[20]。

不那么准确的示意图:多皆-丹那美拉运河 
位于十字港的旧水闸 Kunci Air Lama
用来控制运河流入大海的水量,现已弃置 [1]
截图自谷歌地图街景功能 
6°01'26.3"N 100°22'53.1"E
位于运河前的十字港警察局
Balai Polis Simpang Empat

十字港的主要十字路口

站在十字路口的角度去看,旺末沙曼运河西侧是巫裔聚居之地,东侧是华人社区所在;十字港华人社区在2009年3月获房屋及地方政府部承认为重组村 (Kampung Baru Rangkaian Simpang Empat),成为华人非传统新村之一 [20]。目前十字港有一座轻工业区 (Taman Perindustrian Ringan Simpang Empat) 和许多新兴住宅区,比如十字港第一花园 (Taman Bersatu)、合群园 (Taman Desa Damai) 和新邦再也 (Taman Simpang Jaya)。

十字路口旁有座百年老庙——创立于1910年的十字港天公坛 [21],天公坛对面则是巴刹,巴刹附近一带据说有不少潮州美食。连锁餐饮店 Ah Cheng Laksa 便是出自十字港 [22]。

位于十字路口的十字港巴刹
Pasar Simpang Empat
谷歌地图坐标:6°01'28.0"N 100°22'55.2"E

十字港华社记录
华裔落脚于十字港的历史至少有百年,唯具体年份尚待考据。当地华社早期以务农畜猪为生,并于1910年创设天公坛。当地曾有三间华校并存:大同、中華和益群小学,后来中華小学和大同小学于1932年合并为华侨小学,并在1965年易名益民华小 [23]。位于十字港六英里的益群小学则创办于1925年,最初是许氏私塾,以许氏堂号「高阳」为名,用潮语教学,直到1932年才改为小学 [24][25][26]。

十字港六英里是许氏人家聚居之地,祖辈来自中国潮州普宁市,故有「许家村」之称;益群小学和许氏宗亲有密切关系,在1999年吉玻苏许连宗祠大厦竣工之前,许氏宗祠祭祖活动都在学校举行 [25][26]。

两座小学在1960年代皆获当地闻人黎连京先生捐地建校 [23][26]。黎连京先生是宝益金铺老东家,在十字港一带拥有大片土地;在捐地给学校和庙宇之余,他也允许当地居民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各自房屋旁的土地进行耕种,促进十字港的发展 [21][27]。

吉打十字港灵佛庙
白子却米较有限公司
Kilang Beras Pek Choo Keok Sdn Bhd
路边的旺末沙曼运河与稻田风景

2.4 丹洛 Tandop 


中午12时32分:离开十字港约10分钟后就是丹洛——第四座因旺末沙曼运河而出现的市镇。丹洛是马来语 Tandop 之音译,意为「水闸」,在旱季或雨季调节运河水位的装置;其旧称是 Lubuk Katong,后来因运河水闸建造于当地而改名。如今的丹洛范围包括南北大道亚罗士打南部收费站以南的 Stargate 商业区、亚罗士打广场 (Alor Setar Mall)、工业区和喜来庄 (Taman Desa Seraya) 一带的住宅区。

位于丹洛的旺末沙曼运河河段

位于丹洛的运河河段得到良好的整顿,水道四周建有石墙与栏杆,不过那座「赋予丹洛名字的水闸」具体位置不明,目前所得资料皆略略带过,只知是运河的最后一座水闸 [28],可能已经被城市化发展洪流给冲垮了。我们在亚罗士打广场附近的茶餐室打包午餐后,继续沿着运河探索的旅程。

亚罗士打广场 Alor Setar Mall
谷歌地图坐标:6°04'52.7"N 100°21'41.2"E
丹洛到新邦瓜拉之间的运河
已经化身为紫色栏杆保护的大沟渠

2.5 新邦瓜拉 Simpang Kuala 



下午1时03分:离开丹洛继续往北走,先到亚罗士打市区南部的新邦瓜拉 (Simpang Kuala),俗称「十间店 [福建话 zǎp gāeng diǎm] 」,马来西亚最早的大旗鼓队便是于1971年在此成立 [29]。新邦瓜拉的开埠历史资料极少,无法确认是否和旺末沙曼运河有关。

新邦瓜拉商业区 Pekan Simpang Kuala

当地居民以华裔居多,历史悠久的广福宫、大观戏院和美美园 (Bee Bee Park) 都坐落于此。当地不少昔日木屋和老店屋都已被强制拆除逼迁——无论是90年代政府为发展商业区而铲平的贫民区木屋 [30],或是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被地主收回土地的大观戏院小贩档口和四间老店 [31][32]——如今都只留在当地人的回忆中,无法凭着老屋分布来推测发展轨迹。

新邦瓜拉广福宫 (1919)
谷歌地图坐标:6°05'59.2"N 100°22'02.1"E
新邦瓜拉组屋

2.6 双溪古洛 Sungai Korok 


继续沿着旺末沙曼运河北上:双溪古洛路段

在抵达旺末沙曼运河的终点之前,运河西侧一带便是双溪古洛。双溪古洛是马来语 Sungai Korok 之音译,意为「挖掘出来的河」或「运河」。吉打北部的日得拉 (Jitra) 也有一个双溪古洛,位于象屿山以北,同样位于运河之侧。亚罗士打双溪古洛有一所华小(平民华小)、两座神庙(东海哪吒宫、观音亭)和许多老厝,其中历史与故事有待探索。

运河左侧便是双溪古洛
吉玻刘关张赵古城会 龙冈大厦
Wisma Long Kung (1994) [33]
双溪古洛和旺末沙曼运河
亚罗士打双溪古洛观音亭
可见屋顶脊饰特殊 未来有机会要去补拍照片

3 丹绒查理旺末沙曼运河纪念碑 Batu Peringatan Terusan Wan Mat Saman 


下午1时34分:最终我们来到了旺末沙曼运河的终点——丹绒查理。此处运河变得很宽,不再像是沟渠。有关当局在吉打河与运河交汇处的石碑附近打造了一个河畔公园,就在丹绒查理海头街美食中心对面。

拿督旺末沙曼路
Jalan Dato' Wan Mat Saman

我们在上桥之前左转进入拿督旺末沙曼路 (Jalan Dato' Wan Mat Saman),再右转进入市议会管理的收费停车场。在这个温暖平静的星期五下午,自动闸门大开、周遭没有任何工作人员——不知是机器坏了还是当天没有收费。

丹绒查理美食中心
谷歌地图坐标:6°06'49.9"N 100°21'50.6"E

丹绒查理美食中心 (Sudut Selera Tanjung Chali),当地人惯称之为「海头街 [福建话 hǎi tǎo kíi] 」美食中心,因为小贩中心是在2004年从海墘街 (海头街) 被逼迁到此地,旧址是如今灯塔和 Box Park 所在 [34]。目前美食中心只在晚上开档营业,白天少人到访,更何况是星期五下午,四周特别安静。

旺末沙曼运河 靠近丹绒查理的河段
旺末沙曼运河纪念碑
Batu Peringatan Terusan Wan Mat Saman
谷歌地图坐标:6°06'50.8"N 100°21'51.8"E

旺末沙曼运河纪念碑就立于运河边,保存良好,四有一圈褐色栅栏,碑文以爪夷文书写,根据资料译为 [1] :

「Sanah 1303, 10 hari bulan Syawal, Kadam Wan Muhammad Saman Ibni Wan Ismail, mulai korek sungai di hujung Sungai Pengkalan Kundur tuju ke Gunung Jerai dan muka kualanya di seberang tentang dengan Balai Air Kota Setar ini, tammat. 」
(回历1303年,伊斯兰历十月10日,公仆旺·莫哈末·沙曼、旺·伊斯迈之子,在彭加兰坤杜河的尽头朝着日莱峰开掘河流,其河口位于哥打士打海关* 正对面。毕。) 

*注:Balai Air 在吉打苏丹王朝的定义为港務官收税和检查群众出入的场所 (tempat Dato' Syahbandar memungut cukai dan memeriksa keluar masuk orang awam [35]),找不到其中文译名,暂译为「海关」。

运河河畔公园

在石碑身后便是运河河畔公园,公园内设施有些陈旧,建有长椅、小桥和瞭望塔。原本想去瞭望塔看看,却没敢走过那座桥,只站在河边观景。公园里被树根翘起的地砖上都是落叶和野草,老榕树枝叶繁茂,环境阴凉偏僻。

榕树
下有一位巫裔大叔正在乘凉,拿着手机看视频;远处的长椅上坐了个人,一动不动的,望着河面发呆。我径自走到河边。


此处河景甚美,和对岸海墘街、唐人街码头河景相比多了一份幽静,像一座秘密花园。能得城市之内的便利,也享城市之外的安逸;耳边只有大桥上车辆呼啸的声音,以及巫裔大叔手机中传来的视频人声。

在如今这个乌烟瘴气、充斥着恶意引导和偏见质疑的网络舆论环境待得久了,情绪和思绪多少受到影响;此时站在宽大的吉打河边看褐黄河水悠悠流淌,感受迎面微风的凉爽,逐渐忘记那些本就不该占据内心的破事——

心里竟得到了久违的平静。

旺末沙曼运河的起点
运河与吉打河的交汇处

来到旺末沙曼运河的起点,想起前些日子读到的运河建造过程:

却说彼时旺·末·沙曼在出访暹罗的时候目睹当地的水利灌溉工程,便生起建造运河的想法,即能灌溉稻田、防洪,也能作为水路运输。回到吉打后,他邀请 Encik Embi 作为绘图员、Haji Kehick 和 Fakharuddin 作为测绘员,以及两名泰国人作为技术顾问。接着他以徭役制度 (sistem kerah) 召集人民无偿参与挖掘运河的工程,并交由彭古鲁 (penghulu) 委任监工 (mandur) 和制定轮班时间表,确保稻田不会被荒废;年老体衰者则负责提供食物。毫无理由旷工的工人都会被惩罚 [1]。

旺末沙曼运河工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哥打士打县的丹洛到竹城;
第二个阶段是从日莱峰山脚到竹城;
第三个阶段则是从丹洛到丹绒查理 [1][3]。

为了避开雨季和稻米收割季节,劳工们日夜不停地挖掘,手中工具只有锄头 (cangkul)、巴冷刀 (parang)、箩筐 (raga)、畚箕 (cam,吉打方言) 和挖洞铲 (cop,吉打方言)。他们在夜里先按照地图插好火把或火堆 (unggun api) 作为挖掘方向的指引,确保没有偏差 [1]。


在第三阶段的工程中,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酬劳,加上丹洛和丹绒查理之间的沼泽地带蚊虫肆虐、爆发疟疾而伤亡频发,劳工们不愿意继续挖掘,不少人因此逃去槟城;因此旺·末·沙曼被迫聘请来自中国的劳工,并以自身财产作为薪水。后来他面临财务问题,一度拖欠薪水导致华工不满,有者甚至恫言要杀害他,最终他散尽家财,以苏丹阿都哈密沙作为担保人向槟城华商借钱来补上酬劳才平息此事。事后他以扣除薪水的方式来偿还债务 [1][36]。

运河竣工后,苏丹以旺·末·沙曼之名为运河赐名,并把运河左右共40垄 (relung,1垄等于0.7英亩) 的土地赏赐给他。最终他以一垄 $3 的价格把土地卖给农民 [1][36]。

吉打河 Sungai Kedah

「如此兴师动众且影响深远的工程,却没有被列为重点维护古迹、处处垃圾,实属可惜,希望未来能得到有关当局的重视」——这是我在搜集资料的两个星期中最常看到的结语。

欲言又止。


于此这趟沿着运河而行的游记告一段落。

在这次按图索骥的旅程中,我们沿着旺末沙曼运河在两座石碑之间匆匆走了一趟,经过峨占必叻、竹城、十字港、丹洛、新邦瓜拉和双溪古洛等小镇,吃到美味的云吞面,也借此机会粗略了解这些小镇的概况和历史。虽说这条旅游路线相对冷门,不过对于喜好探索的人来说或会有不错的体验。


-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吉打州的旅游景点、历史、美食和好去处的介绍与游记,都列在吉打州旅游景点系列页面中,若有兴趣,可点击蓝色链接进入页面看看。



附录:关于旺·莫哈末·沙曼 
Dato' Wan Muhammad Saman 
旺·莫哈末·沙曼 (Wan Muhammad Saman bin Wan Ismail, ? - 1898) 出生在亚罗士打甘光暹 (Alor Janggus),为家中长子。祖父和父亲都是吉打苏丹王朝四大重臣之一的水师提督 (Dato Seri Paduka Raja Laksamana),祖父 Wan Muhammad Long 在抵御暹罗军进攻吉打港口的战场中为国捐躯;父亲 Wan Ismail 则在1822年接任水师提督,策划吉打军队于1828年至1839年间针对暹罗军的反攻,并在1854年帮助吉打第二十四任苏丹阿末达祖丁三世 (Sultan Ahmad Tajuddin Mukarram Shah, 任期 1854-1879) 顺利登基,同年被委任为首席顾问,成为三朝元老。胞妹 Wan Hajar 在1863年嫁给苏丹阿末达祖丁三世,是第二十六任苏丹阿都哈密 (Sultan Abdul Hamid Halim Shah, 任期 1881-1943) 的母后 [37][38]。

亚罗士打 Lorong Setar 纪念旺·末·沙曼的壁画
摄于2021年12月

旺·末·沙曼会说泰语,早年经常随着苏丹到暹罗去考察当地发展建设。1870年,他被委任为吉打宰相 (Perdana Menteri, 职责相当于如今的州务大臣)。苏丹阿都哈密在位期间,旺·末·沙曼被派到槟城、新加坡、暹罗和老挝去进行考察;回到吉打后,他推行一系列发展政策:

一、在亚罗士打市区建桥铺路、引进现代医药,把市区范围发展扩大至安南武吉 (Anak Bukit) 和笼呀 (Langgar) [39];

二、鼓励华人来武吉槟榔 (Bukit Pinang) 开垦种植咖啡、豆蔻、胡椒和丁香 (cengkih),以及在加拉岸 (Karangan) 和居林一带种植木薯和开发锡矿;

三、积极发展教育,在樟仑 (1892)、居林 (1896) 和亚罗士打 (1897) 等地开设马来小学,教导读写爪夷文、算数 (ilmu kira-kira)、地理 (ilmu alam) 和泰语 [39]。

四、从1885年起监督建造吉打大运河,工程历时10年,吉打州荒芜的沼泽地因此得以变成大片田地、水路交通更为便利,促使吉打中部新市镇的发展兴起。

1898年12月14日,吉打第一任州务大臣旺·末·沙曼逝世,遗体安葬在笼呀皇陵,其职责由东姑雅谷 (Tunku Yaakob) 接下。后世为纪念他对吉打做出的贡献,旺末沙曼路和旺末沙曼运河以他为名 [2][39][40]。




参考资料
[1] Ibrahim, J. A., Razak, N. A., & Ahmad, M. Z. (2017). Terusan Wan Muhammad Saman (1895-2015): Tinggalan Sejarah dan Potensinya Sebagai Sebuah Produk Pelancongan: Wan Muhammad Saman Canal (1895-2015): Historical Relics and Its Potential as a Tourism Product. Perspektif Jurnal Sains Sosial Dan Kemanusiaan, 9(1), 1–15. Retrieved from
https://ejournal.upsi.edu.my/index.php/PERS/article/view/1749

[2] 陈鸿洲《吉打风雨路》,2005 

[3] 亚罗士打象屿山稻米博物馆里的告示牌资料
Terusan Wan Muhammad Saman 


[4] 翻掀绿涛万顷~慕达灌溉区缩影
https://mychhsk.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70.html

[5] Sejarah Penubuhan - Laman Web Rasmi Lembaga Kemajuan Pertanian Muda
https://www.mada.gov.my/?q=2C00

[6] Kenyataan Media MADA: TERUSAN WAN MAT SAMAN (23hb OGOS 2023)
https://www.mada.gov.my/dist/doc/kenyataan-media/FS-TERUSAN-WAN-MAT-SAMAN.pdf

[7] Terusan Wan Mat Saman (Wan Mat Saman Canal)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rrigation & Drainage (ICID)
https://icid-ciid.org/award/his_details/123

[8] Konservasi - Lembaga Muzium Negeri Kedah Darul Aman
https://muziumkedah.gov.my/index.php/perkhidmatan/konservasi

[9] Kenyataan Media MADA: TERUSAN WAN MAT SAMAN (23hb OGOS 2023)
https://www.mada.gov.my/dist/doc/kenyataan-media/FS-TERUSAN-WAN-MAT-SAMAN.pdf

[10] Lawatan Ke Muzium Terusan Wan Mat Saman @ Gunung Jerai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swOD0Q3ej0&ab_channel=HizanWahed

[11] SJKC YANG KAO, GUAR CHEMPEDAK, KEDAH: Sejarah Sekolah
https://psssjkcyangkao.blogspot.com/p/sejarah-sekolah.html

[12] 峨占必叻11日办新春节 欢迎来感受新村年味 - 地方 [2025.01.06] 
https://northern.sinchew.com.my/news/20250106/northern/6198929

[13] 《山边有我,迎新年》阿峇哥走入吉打峨占必叻竹篾街 #马来西亚 #吉打州 #春节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Z2NYFinOm0&ab_channel=AbacoTan

[14] 重大发现!吉北武吉皂礼古迹有两尊佛陀雕像 - 国内 - 即时国内 [2023.09.22]
https://www.sinchew.com.my/news/20230922/nation/5002899

[15] 吉皂礼山佛教寺庙遗址 比婆罗浮屠吴哥窟更悠久 |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4.06.26] 
https://penang.chinapress.com.my/20240626/%E5%90%89%E7%9A%82%E7%A4%BC%E5%B1%B1%E4%BD%9B%E6%95%99%E5%AF%BA%E5%BA%99%E9%81%97%E5%9D%80-%E6%AF%94%E5%A9%86%E7%BD%97%E6%B5%AE%E5%B1%A0%E5%90%B4%E5%93%A5%E7%AA%9F%E6%9B%B4%E6%82%A0%E4%B9%85/

[16] 即起至7月吉北觀光‧15元任吃110種芒果 | 2015-05-24 – 光明日报
https://guangming.com.my/%E5%8D%B3%E8%B5%B7%E8%87%B37%E6%9C%88%E5%90%89%E5%8C%97%E8%A7%80%E5%85%89%E2%80%A715%E5%85%83%E4%BB%BB%E5%90%83110%E7%A8%AE%E8%8A%92%E6%9E%9C

[17] PENJENAMAAN SEMULA PUSAT MEMPELAM SALA KANAN MAMPU MENINGKATKAN EKO PELANCONGAN DI YAN – Laman Rasmi Jabatan Pertanian Negeri Kedah Darul Aman
https://pertanian.kedah.gov.my/penjenamaan-semula-pusat-mempelam-sala-kanan-mampu-meningkatkan-eko-pelancongan-di-yan/

[18] 雷子健:竹城亦是蚂蚁城 | 东方文荟 | 评论 |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wenhui/2024/05/19/652721

[19] Sejarah Kota Sarang Semut - Berita Harian [2019.08.04]
https://www.bharian.com.my/hujung-minggu/kembara/2019/08/592439/sejarah-kota-sarang-semut

[20] 明天约定你!村委村民团结一致重组村发展蒸蒸日上 - 地方 - 大北马 |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2015.10.29]
https://www.sinchew.com.my/20151029/%E6%98%8E%E5%A4%A9%E7%BA%A6%E5%AE%9A%E4%BD%A0%EF%BC%81%E6%9D%91%E5%A7%94%E6%9D%91%E6%B0%91%E5%9B%A2%E7%BB%93%E4%B8%80%E8%87%B4%E9%87%8D%E7%BB%84%E6%9D%91%E5%8F%91%E5%B1%95%E8%92%B8%E8%92%B8%E6%97%A5/

[21] “我来自新村”吉打十字港嘉年华 -《南洋商报》北马's albums | Facebook
https://web.facebook.com/media/set/?set=a.364844920252416.76947.109835199086724

[22] Ah Cheng Laksa About Us - Ah Cheng Laksa
https://ahchenglaksa.com.my/ah-cheng-laksa-about-us/

[23] 【百年树人】华裔同胞献力 打造理想校园 益民10年内拼学术表现光华日报 | 1910年创刊 创新每一天生活 [2018.07.16]
https://www.kwongwah.com.my/20180716/%E3%80%90%E7%99%BE%E5%B9%B4%E6%A0%91%E4%BA%BA%E3%80%91%E5%8D%8E%E8%A3%94%E5%90%8C%E8%83%9E%E7%8C%AE%E5%8A%9B-%E6%89%93%E9%80%A0%E7%90%86%E6%83%B3%E6%A0%A1%E5%9B%AD-%E7%9B%8A%E6%B0%9110%E5%B9%B4/

[24] 益群华小近百校史 - 慈耿
http://hunkiat.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_11.html

[25] 走入十字港热热身.听听许家村故事 - 地方 - 大北马 |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2015.09.07]
https://www.sinchew.com.my/20150907/%E8%B5%B0%E5%85%A5%E5%8D%81%E5%AD%97%E6%B8%AF%E7%83%AD%E7%83%AD%E8%BA%AB%EF%BC%8E%E5%90%AC%E5%90%AC%E8%AE%B8%E5%AE%B6%E6%9D%91%E6%95%85%E4%BA%8B/

[26] 从私塾办学迄今94年‧历代许氏献力益群 - 地方 - 大北马 |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2019.04.20]
https://www.sinchew.com.my/20190420/%E4%BB%8E%E7%A7%81%E5%A1%BE%E5%8A%9E%E5%AD%A6%E8%BF%84%E4%BB%8A94%E5%B9%B4%E2%80%A7%E5%8E%86%E4%BB%A3%E8%AE%B8%E6%B0%8F%E7%8C%AE%E5%8A%9B%E7%9B%8A%E7%BE%A4/

[27] 吉打十字港:快被淡忘的小城故事 - Abaco Tan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645931693179347

[28] Sejarah Terusan Wan Muhammad Saman - Galeri Gambar
https://www.memori-kedah.com/page_pengenalan.php?p=2&idstopic=38&idskandungan=126&id=&mtopic=

[29] 全马首支全女队员大旗鼓队 就在米都新邦瓜拉光华日报 | 1910年创刊 创新每一天生活 [2024.10.07]
https://www.kwongwah.com.my/20241007/%E5%85%A8%E9%A9%AC%E9%A6%96%E6%94%AF%E5%85%A8%E5%A5%B3%E9%98%9F%E5%91%98%E5%A4%A7%E6%97%97%E9%BC%93%E9%98%9F-%E5%B0%B1%E5%9C%A8%E7%B1%B3%E9%83%BD%E6%96%B0%E9%82%A6%E7%93%9C%E6%8B%89/

[30] 據實報告引不滿 - 慈耿
http://hunkiat.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html

[31] 地主限业者月内搬走 新邦瓜拉老店要拆了 - 地方 [2021.03.04]
https://www.sinchew.com.my/?p=3157935

[32] 米都“大观戏院”营业逾50年 小贩档口8月迁他处光华日报 | 1910年创刊 创新每一天生活 [2020.07.28]
https://www.kwongwah.com.my/20200728/%E7%B1%B3%E9%83%BD%E5%A4%A7%E8%A7%82%E6%88%8F%E9%99%A2%E8%90%A5%E4%B8%9A%E9%80%BE50%E5%B9%B4-%E5%B0%8F%E8%B4%A9%E6%A1%A3%E5%8F%A38%E6%9C%88%E8%BF%81%E4%BB%96%E5%A4%84/

[33] 吉玻刘关张赵古城会(GU CHENG HUI)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guchenghui8/about

[34] 亚罗士打唐人街区(Pekan Cina Alor Setar)半日游:或许一切终将成为回忆
https://dylannyh910.blogspot.com/2022/01/alor-setar.html

[35] TENTERA BERKUDA: PERANG MUSUH BISIK - SIRI 1
https://tenteraberkuda.blogspot.com/2011/10/perang-musuh-bisik-siri-1.html

[36] Muhammad Isa Othman. (2001). Pengalaman Kedah & Perlis : zaman penjajahan British / Mohd. Isa Othman. Kuala Lumpur : Utusan Publications & Distributors 

[37] Janudin, Shukri and Yusoff, Zaimilah (2019) Tokoh pahlawan Kedah; Dato’ Seri Paduka Raja Laksamana Wan Ismail serta perkaitannya dengan Panglima Ismail dan Panglima Tok Rashid; panglima pembawa Silat Cekak dalam persejarahan Negeri Kedah sepanjang 1800 – 1925 / Shukri Janudin and Zaimilah Yusoff. Voice of Academia (VOA), 15 (3). pp. 72-95. ISSN 2682-7840
https://ir.uitm.edu.my/id/eprint/35347/

[38] Wan Shamsudin Mohd Yusoff, Faudziah Awang, . (2006). Sejarah MENTERI-MENTERI BESAR Kedah Darul Aman 1830 - 2005. Alor Setar, Kedah: Koperasi Serbaguna Penulis Utara Malaysia.

[39] KELUARGA AWANG OSMAN (KEDAH): Wan Muhammad Saman: Bapa Pembangunan Kedah
https://keluargaawangosman.blogspot.com/2013/01/wan-muhammad-saman-bapa-pembangunan.html

[40] Sejarah Terusan Wan Muhammad Saman - Latar Belakang Wan Muhammad Saman | PERBADANAN PERPUSTAKAAN AWAM KEDAH
https://www.memori-kedah.com/page_pengenalan.php?p=2&idstopic=38&idskandungan=122

日莱峰山脚运河纪念石碑原文如下:


「TERUSAN WAN MUHAMMAD SAMAN 
DIKOREK DARI SUNGAI PENGKALAN KUNDUR
DI KAMPONG TANDOP, KOTA SETAR PADA TAHUN
1885 HINGGA KE TEMPAT INI DI TEBING 
SUNGAI TITI TERAS DENGAN 
USAHA ALLAHYARHAM
 WAN MUHAMMAD SAMAN BIN WAN ISMAIL 
PERDANA MENTERI NEGERI KEDAH DARULAMAN
1870 HINGGA 1898

BATU KENANGAN INI DIRASMIKAN
OLEH
YAB DATO SERI HAJI OSMAN BIN AROFF
SSDK, DHMS., DSDK, JMN, JP.
MENTERI BESAR NEGERI KEDAH DARULAMAN
PADA
11HB FEBRUARI 1988
25HB JAMADILAKHIR 1408

SUMBANGAN LEMBAGA MUZIUM
NEGERI KEDAH DARULAMAN」

评论

热门游记

[吉打Kedah/景点] 双溪大年东岳十殿城隍庙 半日游

亚罗士打唐人街区(Pekan Cina Alor Setar)半日游:或许一切终将成为回忆

[霹雳/景点] 怡保打扪 (Tambun) 半日游:柚子、佛塔和千年岩画

[吉打Kedah/景点] 吉打牛场稀果园与巴东伦武新村 (Kampung Baru Padang Lembu) 半日游

[吉打Kedah/景点] 布秧谷考古博物馆(Muzium Arkeologi Lembah Bujang)半日游:细看千年风雨的痕迹

---

menu
目录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