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津(Banting) 一日游 (下) :班达王宫 (Istana Bandar Jugra) 与东禅寺
从蛤山下来,接下来的目的地就是班达王宫,一座独特而细致的百年王宫。班达王宫位于蛤山四公里外的班达甘榜(Kampung Bandar),由雪兰莪第五任苏丹,苏丹阿拉尔丁苏莱曼沙(Sultan Ala'eddin Suleiman Shah)亲自参与设计并出资建造。这座于1905年建成的王宫坐落于河边,位于当年连接巴生和朱格拉的道路上 [1]。
下午二时三十分,我们来到班达王宫。
班达王宫隐藏在树林中,直到通过保安亭才真正见到其真面目。天气云层密布,挡住了阳光,却没有挡住热气。我们在保安厅注册登记,停好车,快速走进这座外观典雅的王宫。王宫外有一片宽阔整洁的草地,背景是高矮不一的椰树与油棕树,远看像是一座别墅。
王宫外没有任何告示牌,我们不知哪里才是入口,就走入一旁的小拱门。四周围墙斑驳,充满一种历史古迹独有的神圣气息。屋顶、尖塔、墙壁,每一处无一不是岁月磨过的痕迹。这座王宫在1938年苏丹阿拉尔丁驾崩后就卸下身为行政中心的重任,逐渐被人淡忘,被岁月折腾得破旧不堪,直到2008年政府进行修复与翻新,恢复原样。
王宫内部收拾得很干净,空无一物,像是一座刚装修好的新房。宽阔的空间里没有任何资讯板或介绍,只有墙上或门上贴着一行小小的文字,标示着空间的名字。我带着探索的心情绕了王宫一圈,穿过回廊,走上二楼,沿途拍照留念,最终在一座大厅里找到三个资讯牌。
资讯牌上写明王宫的来历和特别的建筑艺术,却没有介绍每一栋建筑的地图或平面图,我不知自己身在王宫何处,也不知应该在哪里才看得到这些特别的建筑艺术,只能随意走走看看、沉浸在王宫古老而神秘的氛围中。
回到家中,带着满满疑惑和好奇上网查询资料,发现有认真的部落客写下王宫独特之处与各种关于王宫的资料 [1],也有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对这栋王宫进行研究 [2],文物局网页也有展示介绍一些房间用途的平面图 [3]。回顾所拍摄的照片,与资料对照,才有了些头绪。
根据资料,这座王宫可被分成三个区域:开放区域、半开放区域和王室私人区域
[1]。王宫里主要有四座建筑,不过都没有被命名,只能以“开放区域”、“厨房”、“半开放区域”
和 “王室私人区域”来代表。从鸟瞰图来看,我们最初进来的保安亭在右下角。
从王宫外观来看,整座王宫屋顶以红色瓦片覆盖,采用马来传统屋顶 Bumbung
Limas 的设计
[1]。王宫里每栋建筑的屋顶高低不一,一层叠一层,带着尖塔或木雕,复杂而美丽。
我们走进最近的一座建筑:开放区域。
开放区域是一栋独立的双层楼建筑,是人民觐见苏丹的地方。大门前筑有一座直接通往二楼、富丽堂皇的石梯,石梯上有精致的雕刻和尖塔。一般百姓只被允许待在外面的草地或底层的等候室(Bilik
Menunggu)。底层有一座聚会厅(Bilik Menghadap Lama /
Baru),让得到批准的人民、王宫官员或王室成员进行聚会 [2]。
爬上吱呀作响的木楼梯,来到王座和与觐见苏丹或王室成员的空间(Ruang
Singgahsana dan Bilik Menghadap
Kerabat)[3]。二楼以木为主,比起一楼更为典雅,梁上还有一排排以星星和花草为主题的白色镂空木雕。为了让空气更流通,每一道墙上都有窗,每扇窗上都有两排通风孔,光线充足,没风也不觉闷热。二楼除了主要的王座空间,还有三间休息室,两小一大。
王座 (Ruang Singgahsana)
从这个角度看去,有种时光隽永的感觉。见到这些窗子就想起以前在祖母家的早晨:公鸡啼叫,空气寒冷,晨曦先从木条缝隙透进房间。抓着长长一只的窗栓,先左右摇摆,咿呀咿呀,待松脱了才拉上来。嗒。隔着铁网往外推开窗扇,总是怕勾不回来,力道还得收敛些
——
苏丹的休息室(Bilik Beradu Almarhum Tuanku)
这里是开放区域和半开放区域之间的界限,以前一般百姓不能来到这里,只有王室成员、侍者和王室官员才能进入。穿过拱门,走进半开放区域。这里的设计很巧妙,有效隔开先前的开放区域,给人一种脱离俗世喧嚣的错觉。
这时眼前有两个拱门:一个在左边,以有顶走廊连接,不必晒太阳;一个在前方,透过拱门能看到宽阔的草地。右侧是厨房建筑,前往厨房门口筑有一排矮小过膝的围墙。厨房看起来很阴森,我就没有过去,转而走向左边的拱门。
厨房
左侧隔着围墙的半开放区域
走过左边的拱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座四方形的水池,是供男性王室成员使用的澡池
[2]。
四方池与后方的建筑正好连为一体,意外地美丽。整体来说,我在王宫中所见到最美丽的建筑就是这座饭厅。四方形的水池,对称的回廊,对称的屋顶,就连屋顶上的装饰数量也是对称的。这座建筑多了一层被称为
astaka 的小楼,结合中式亭子结构的灯笼式天窗(roof lantern)
[2],形成一种楼中楼的感觉。

在屋顶上可以见到比较明显的马来建筑风格 —— 屋顶中央上的尖塔名为
Tunjuk
Langit(意译为“指天”),最高的屋脊上两座尖塔之间一排小小的突起装饰名为
Sisik Naga(意译为“龙鳞”),屋顶尾端伸出天空的弯曲装饰则名叫
Sulur
Bayung,全都象征至高无上的王权。沿着屋檐有一排白色、尖角和圆形重复的花纹木雕则名为
Papan
Manis(意译为“甜板”),有防止雨水滴入屋檐下和调节室温的作用
[2]。
旁边有一口六角形的水井,是苏丹进行小净(wudhu) -
祈祷前洗净身体的地方
[2]。据说这口井里有一条作逃生用途的密道,不过现在为避免意外已经被填平
[1]。
根据资料,由于回教法规、男女授受不亲,王室房间和活动场所被分成男女两座建筑,现在这座建筑是未婚女性王室成员的家庭空间(Ruang
Keluarga Diraja)
[2],连接房间和饭厅。柔和的光线从天窗洒下来,即得到光照又不会热。
休息室(Kamar Beradu)
在进入草场之前的拱门上迎面刻着三行爪夷文。根据资料,那三行爪夷文是
“Ingat-ingat Jalan Kecelaan”,也就是 “切记
灾难之路”。有者说这句话是为了警惕王室年轻一代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踏上灾难之路
[2];也有者说这句话是为了阻止闲杂人等进入这道拱门后的禁地(Taman
Larangan)[3]。另有说法说这道拱门被命名为Pintu
Kecelakaan(意译为灾难之门),是犯错者被苏丹审判后的必经之路 [1]。
这一大片宽阔的草地是只供王室成员使用的禁地 (Taman Larangan)
,作休闲用途 [3]。禁地四周以一道矮矮的栏杆围着。
禁地 (Taman Larangan)
穿过禁地就到王室私人区域。
这座建筑外观就融合好几种建筑风格,比如西式门廊(Porch,门前突出、有顶盖的构造)、底层西式柱子结构和灰泥粉飾牆(Stucco)的使用、回教以几何构造组成的栏杆、受到印度莫卧儿建筑风格(Mughal
Architecture)影响的尖塔,屋顶上是一排摩尔式锯齿状装饰 [2]。
走入这座两层楼的建筑,大厅里摆着三个资料牌和一张椅子。所有柱子都采取西式风格,拱门上还有浮雕,显得华丽。
西式拱门饰(Archivolt)- 拱门弯曲的部分带着雕刻
以花为主题的柱子雕刻
扇形的英式气窗 (Transom)
底层的房间是未婚男性王室成员的寝室,二楼的房间则是寝室和办公室。一路走到尽头,出了门,又是另一座建筑。这座建筑夹在王室私人区域和半开放区域之间,有门相连。根据资料,这是未婚男性王室成员的活动空间
[2]。
中式镂空雕刻
准备往回走时,发现通往二楼的楼梯,在好奇心驱使下想上楼看看。楼梯陡,台阶短小,只够容纳我半个脚板,得踮起脚尖才爬得上去。小心翼翼地爬到一半,回头看下去才发现一个问题:这么陡,待会我怎么下去?
二楼房间里的楼梯口
二楼的楼梯口在一个房间里,有一座雕刻精致的小亭装饰,从房间门口看去像个屏风,不像楼梯口。我起初爬上二楼时没有留意,只记得自己是从房间出来的,后来绕了一圈回来,竟然找不到楼梯口,忽然慌张起来:房间就这么几个,楼梯怎么不见了?
、
休息室(Kamar Beradu Perak)
休息室(Kamar Beradu Selangor)
尾端是宽阔的空间,是王室家族聚会的空间(Ruang Keluarga
Diraja)。每次玩探险闯关游戏时总有这样一个宽敞的空间,里头什么都没有,肯定是有大BOSS在等着。一踏进房间,身后的大门就会自动关上,然后有一道声音响起:“好久没人来这里了...”
王室家庭空间(Ruang Keluarga Diraja)
铺在地面的木板有些陈旧,走过时深怕会踩出个洞,走得小心翼翼,一步一步的,直到踩在大阳台的水泥地上才松了口气。阳台朝北,称为
beranda,是王室成员于傍晚或夜晚休息的地方,有时他们也会在这里举行小型宴会。
回教风格的围栏
州徽
往回直走,经过房间,来到一扇门。那是男性成员的休息空间(Ruang
Istirehat)[2][3]。由于大门都关着,我以为空间没有开放,就不去探索,只在外边欣赏这奇特的建筑外观。
能够在一座王宫里一次性观察多种文化的建筑元素与风格,实属罕见。各种文化的建筑元素混合得恰到好处,将王宫装饰得精致而自然,各处细节让人眼花缭乱。没有失去各自特色,也没有显得突兀或格格不入。
网络上有不少关于这座王宫的资料,不过版本众多,说法不一,大多资料来源都是口耳相传。官方版本只有零星的介绍,没有详细的说明。先前所述王宫空间名称、用途等等都是结合众多版本所得,无法确认真假,或有错误。
无论如何,文物局网页表示计划于未来放置更多介绍牌、甚至是电子化互动设备
[3],并以历史古迹的名义去推广班达王宫,让它成为雪兰莪必去旅游景点,而不是像现在这般默默无闻。
希望这座独特的王宫能得到重视。
下午三时,离开班达王宫,前往最后一个目的地:东禅寺。
仁嘉隆(Jenjarom)在冷岳河(Sungai
Langat)的对岸,没有直通的道路,最近的路线也得绕一个圈、费上二十分钟的车程。途中经过一座壮观的大桥,从桥下望去,可见一大片工业区,河水褐黄,很多艘货船停泊在河岸边。
仁嘉隆新村
进入东禅寺前,保安人员会请你用手机扫码登记 My
Sejahtera,为车里的每一个乘客量体温、倒消毒液,最后还给了我们一人一个圆形贴纸:佛佑(For
You)!
距离上次来东禅寺也有十三年,唯一留在记忆中的只有散发米色柔光的大雄宝殿。当年经历尚浅,随团走入东禅寺时带着八分敬重、两分忐忑害怕。尽量屏住呼吸,怕会对佛不敬而因此落下报应;现在接触了佛教,不再忐忑,踏入寺中倒比常日多出一份平静。
东禅寺环境非常干净,树荫茂密。疫情期间,寺里少了很多访客,难得能拍到没有人的寺景。
大雄宝殿
我们在东禅寺里的素食馆 ——
滴水坊吃点东西,稍作休息。走了一整天,亲友也都有些疲惫。我们前往大雄宝殿拜拜,在蓝毗尼园走一圈,看鱼、看花,就打道回府。
回到家里,见到七岁的小乌龟把充当日光浴平台的篮子盖在身上,莫名可爱。忽然想起早上湿地公园那些乌龟
—— 最后它们到底有没有人喂食?
咳,那些怎么是我能操心的呢。
- 完 -
参考资料
【1】 Anak Banting's Story : kampungku dalam sejarah
http://warisanizryn4u.blogspot.com/2011/01/anak-bantings-story-kampungku-dalam.html
http://warisanizryn4u.blogspot.com/2011/01/anak-bantings-story-kampungku-dalam.html
【2】Taylor's Univesity
https://www.slideshare.net/kaitheman16/reportfinal-150304111330conversiongate01
【3】“Istana Bandar——Kampung Sungai Langat”
https://istanabandar.neocities.org/about.html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