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罗士打唐人街区(Pekan Cina Alor Setar)半日游:或许一切终将成为回忆


亚罗士打唐人街区(Pekan Cina),位于吉打河畔丹绒查理(Tanjung Chali),由五条街组成:海墘街、猪肉街、旧监狱街 福建街、打铁街和大街 唐人街,是亚罗士打华人最早的落脚之处,拥有至少150年的历史:19世纪60年代,吉打苏丹(苏丹阿末·塔祖丁沙三世)为发展吉打州经济,鼓励华人移居吉打州。从丹绒查理登陆的华人,就在当地定居并做起生意,形成唐人街区的初步规模。


丹绒查理位于吉打河支流汇合处,往西能直达吉打港口 / 瓜拉吉打(Kuala Kedah),往东或北上能进入其他内陆地区,因此丹绒查理在很久以前就成为旅客商人的歇脚处。在1735年苏丹莫哈末开辟亚罗士打之前,马来由街(Jalan Pekan Melayu)一带就已有马来人进行小买卖。

后来20世纪初英殖民时期,英殖民地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政策鼓励槟榔屿(槟城旧称)的华人前来做生意,加上来自英国的舶来品充斥市场,马来商人无法与华裔商人竞争,逐渐退出马来由街。华裔商人掌控了马来由街的商业活动,经营布庄、盘碗店、洋服店、金饰店等生意 [1][2]。因此有些资料也会把马来由街纳入唐人街区,并称为「唐人街区和马来由街」。

唐人街区和马来由街地图(沿用旧街名)




2021年12月11日,星期六。

亲友约我一起去亚罗士打唐人街看壁画,顺道在唐人街走走,松弛一下因为疫情而紧绷的神经。我们在早上九点钟抵达亚罗士打,把车子停在吉打州立艺术馆对面的公共停车场。公共停车场旁就是一幅巨大的水果壁画,三层楼高,五彩缤纷,看着挺逼真的。




这栋建筑名为 Pekan Buah,建成于1965年,是亚罗士打买卖水果的中心。我在网上找不到中文译名,就姑且翻译成「水果镇」吧。壁画所在之处算是水果镇的「后花园」,我们通过一条干净的走道来到水果镇的「前院」。这时才注意到水果镇每层店铺的闸门都扫上鲜艳的色彩,十分出色,远看就像各色水果摆在一起,也像蛋糕店里整齐排着的马卡龙。


水果镇内停满罗里和轿车,工人正忙着下货,有的把装着西瓜的大篮筐拖下罗里,有的正推着和人同高的推车;耳边都是人们此起彼落的叫喊、匆忙的脚步声和重物落地的闷响。和四周相比,我们如此悠闲的步伐显得相当格格不入。

离开水果镇,途径一座回教堂,壁画艺术广场就在街道对面。





还未进入艺术广场,我们先沿着老店屋走到街角的壁画看看。此时亲友忽然停下脚步,看着老店屋外带锈的铁闸门。铁闸门蓝漆已经脱色,渐变成褐白。


「你看,以前我们老家的门就和这个一样。」亲友对我说。

亲友口中的老家,是一座位于稻田旁的两层楼老屋,一楼是小杂货店,二楼住人。如今老家只留存在回忆和相册中,实物已经回归自然,化作一片茂密的森林。



根据资料,这一排老店屋是唐人街区里唯一一排二楼拥有露台的老店屋,曾是青楼,青楼女子就坐在阳台上招生意 [1][2]。如今老屋二楼阳台经历多年风雨后破损严重,年久失修,看起来摇摇欲坠。有善心人士在柱子上贴了张告示,写着:「 小心头上面   不要靠墙壁   有蚂蚁 」,读后一怔,不知该走外面还是里面?

最后还是趁着马路没车小心翼翼地绕过阳台,成功来到路口。




这幅坐落在路口的超长壁画同样逼真,照片却显现不出那种感觉——就好像真正回到1920年的丹绒查理、站在宽敞无车的街道上一样。壁画旁有个告示牌,告示牌讲述了当年丹绒查理的概况,唐人街区和马来由街两侧的传统店屋都是亚罗士打最早建成的建筑之一。




原路折返,我们进入艺术广场。艺术广场原是士打巷(Lorong Setar),亚罗士打市政厅于2018年开始拨款52.8万令吉打造——包括建设牌楼、油漆马来邮街店屋和新增16幅壁画,其中16幅在士打巷中,还有3幅就在刚才路口处 [3]。




壁画上记录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资讯:关于万莫哈末沙曼运河(Terusan Wan Muhammad Saman)的介绍。这座运河建成于1895年,历时十年,以人力一锄一铲挖出来的,没有任何机械的帮忙。工程由当时第一任州务大臣万·莫哈末·沙曼策划并监督,从 Sungai Korok 到 Gurun,总长36公里,宽7.5米,深1.5米。有了这座运河,水路交通更为便利,吉打州荒芜的沼泽地变成田地,促使新市镇的发展兴起,如丹洛(Tandop)、十字港(Simpang Empat)、竹城(Kota Sarang Semut)、双溪里茂(Sungai Limau)、峨占必叻(Guar Chempedak)、莪仑(Gurun)等 [1]。吉打州能有如今广阔的稻田美景,万莫哈末沙曼可说是功不可没啊。








我将所有壁画的详细位置和坐标都记录在另一个贴文中,如果有兴趣可以点链接进去看看:





看完艺术广场的壁画,来到士打巷末端,见到吉打河和远处的唐人街牌楼。一阵疑似咸鱼的味道飘来,耳边众多燕子齐叫。这阵仗我曾在燕屋四周听过,估计是附近有建筑改造成了燕屋。


吉打河畔一个人都没有,我们沿着河边往牌楼的方向漫步。只见吉打河河水褐黄,空气中却没有任何异味,刚才的咸鱼味早已消散。和风吹过,凉爽舒适,地上树影随之晃动。步道状况尚好,只是地面有些砖块破损。




以前常叫这座牌楼为唐人街牌楼,原来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和睦亲善牌楼。根据牌楼上的石碑记录:这座牌楼建成开幕于2009年,选址为唐人街和马来由街的交接处,俗称「红桥头」;取名和睦亲善喻意州内各族和谐相处、亲善团结的象征。





从这里能够看见街角的海滨旅社。枯黄的外墙,紧闭的门窗。回家查了资料,得知海滨旅社成立于1941年,曾经是咖啡店和供人住宿的旅社,后来二楼改造成燕屋,一楼转为餐厅(白天是老字号刘德仔烧腊餐饮店,晚上则是新发肉骨茶)[2][4] 。

亲友停下脚步,对我说:「你外公以前来城里办货的时候,经常来这里吃饭。」

「办货?办年货吗?」

「那里整条路上都是批发商,他每次来为杂货店进货后,就在这里吃饭。」

「啊,原来如此。我过去看一下啊。」

「等下我载你过去。」亲友如是说道。「顺便买午餐 … 我记得那里有好吃的鸡饭。」


这条街就是马来由街,亚罗士打历史最悠久的老街之一。2021年4月市政厅为老街上65间店屋提供蓝黄搭配的新漆 [5],有些店主同意刷上新漆,有些店主则保留了岁月洗刷过的沉稳褐黄。老街尽头是亚罗士打塔,街景非常出色。我们趁着路上车流被红绿灯挡着,站在路边拍了不少照片。







除了观察老街的变化,逛老街还有一项有意思的地方:有时能够在老店碰见一些留存在记忆中、如今怎么找也找不到的货品。多半是小时候经常见到或使用的东西,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舍弃了这些东西,连带当年的时光回忆一起封入记忆里。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认真收藏旧物,一种擅长丢弃旧物。

前者通常不会过问后者爽快的行径,但是后者偏好质疑前者行为的意义。

「这些东西你还会再用吗?你收着这些有什么用你告诉我?」后者如是问道。

其实留着旧物更多是留着一种念想,无论是过时的书刊、封尘的卡带、童年的玩具、早年收集的漫画,还是孩子穿过的衣裤,你问还会不会真的拿来用呢?答案大多是「不会」,不过因为里头封存着昔日记忆和感觉,曾和它们共度一段时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

断舍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你看到那间兴荣吗?」亲友突然叫住我。「你外婆每年都会去那里买碗筷。」

「啊,兴荣 … 每年都去买碗筷吗?」

「那是以前的习俗,每年的新年必须要添置一副新的碗筷,有好预头。」


继续沿着马来由街走,我们来到卢山茶室和国父东姑阿都拉曼的壁画。看了看手表,早上十点整,或许可以打包这里出名的鸭腿面线回家当午餐。只见老板正在清洗厨房,他看到亲友靠近就摇手示意——卖完了。

来迟了啊。

在卢山茶室旁有一条连接着艺术广场的小巷,小巷里还有一幅巨大的莲花池壁画。想要驻足拍照,却被巷里不知哪来的刺鼻化学气味给熏得头昏,赶紧撤退,回停车场取车。



接着亲友带我来到唐人街区的其中一条重要路段——海墘街。海墘街也称「火船头」街(福建话「火船」意为轮船),以前此地是载客轮船停泊的地方,因而得名 [1]。如今河岸已然转变为大树林立的河滨公园。亲友先把车子停在路旁让我下车拍照。走在干净的步道上,看着远处宽阔的河面,还有大树上吊着的无数小巧红灯笼,心里变得平静下来。



海墘街上有不少供应商依旧开门营业,载货的罗里和货车停靠在路边,使得马路变窄,交通因此变得混乱。我走在街边,见到车龙不禁心惊:这、这情况,亲友恐怕是找不到停车位了!时间越接近中午,大街的交通就越发繁忙,停车位在当地俨然变成一种奢侈品。于是我回到车上和亲友商量对策。亲友说可以把车暂时停在路旁等我,而我独自下车去绕唐人街区步行一圈。


海墘街上矗立着许多拥有古老历史的建筑,比如成立于1850年的吉打广东暨汀州会馆、吉玻谢氏宗亲会、分别位于海墘街两端的海滨旅社和旧关税局。

吉打广东暨汀州会馆
 
吉玻谢氏宗亲会会馆

黄白外墙的旧关税局

旧关税局位于海墘街和大街的交界处,前身是东姑雅谷(Tunku Yaakob)于1920年为协助马来人经商所设立的拉布市场(Pekan Rabu)。这座市场只在星期三开市,因而得名。1932年关税局把相关地段收回,拉布市场就搬迁到如今的地点。为纪念东姑雅谷创立了拉布市场,政府于1996年将海墘街和大街改名为东姑雅谷路(Jalan Tunku Yaakob)[1][6]。



关于如今拉布市场(Pekan Rabu)的情况,如果有兴趣可以点链接进去看看:

更多关于亚罗士打的旅游讯息,请点这里




旧关税局的对面是丹绒查理灯塔,我还兴致勃勃地想登上灯塔眺望吉打河美景,没想到入口被红白警戒线圈起,显然是禁止人们进入灯塔范围。这是 … 有工程还未完成吗?还是有什么年久失修的问题?想了想,还是不要闯进去比较好,免得造成任何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有关当局或许可以立个告示牌或在官网发个通告,让公众至少有个渠道能够了解里面究竟发生什么事,也让旅客可以提早更改计划,不至于败兴而归。


听亲友说,这里曾经是一座小贩中心,有很多好吃的,包括我常听见的「河边」鸳鸯——海墘街炭烧炒鸳鸯。汤汁鲜美而稠厚,滑入喉间温暖舒服。出于好奇心去网上查了查资料,发现海墘街的小贩中心是于2004年被逼迁到实勿弄霹雳(Seberang Perak)旧巴刹旁,腾地给灯塔和广场作美化街区用途。后来灯塔却出现漏水、垃圾满地等问题 [7][8]。

2018年,州政府又在灯塔旁建了一座由货柜构成的一站式中心,包含各种店面(比如餐厅和纪念品店),取名为 Box Park Alor Setar,说是要在2018年5月开张,盼能借此吸引年轻人的到来,促进旅游业云云 [9]。


直到如今这座一站式中心依旧没开张,多数店面空置,挂在二楼的招租广告都已脱色,与繁忙拥挤的唐人街形成强烈的对比。网上并没有多少关于这座中心的消息,只有零星网友评论,评论里几乎没有好评。

把原本已经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和年轻人前来的海墘街小贩中心移走,再建一个新的中心说要来吸引游客和年轻人——怎么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呢。



走入唐人街区的第二条街:大街 / 唐人街,只见街道两侧停着两排车,下货的罗里和找不到停车位的车主有时会「 双重泊车」,剩下一条狭窄的单行道。罗里、轿车、摩托车和行人穿插在大街上,场面混乱。不过混乱场面往往只维持一阵子,待「 双重泊车」的交通工具移走后,大街立刻恢复通畅。

由于亲友还在车里等我,我便走马看花,只在沿途拍几张照做纪念。






大街北部的转角处是拥有百多年历史的海珠屿大伯公庙。1862年,亚罗士打客家人从槟城海珠屿大伯公庙迎来香火建设分坛,庙里祭祀的大伯公为当年合力开辟海珠屿的三位功臣张理、丘兆进和马福春 [1][10][11] 。这条街虽是大街的一部分,但也有自己的名称——打铁街,因为以前这条街多数产业都以打铁为主 [12]。



站在马来由街的交通灯前,我一个行人在轿车和摩托旁显得有些突兀。毕竟马来西亚天气炎热,鲜少有人在路边步行,更少有人在接近中午的时候闲游唐人街。交通灯转红,马路上排起一条长长的车龙。我意外对上一排司机的目光,吓得赶紧躲入五脚基中。






回到旧监狱路 / 福建街和马来由街的路口,站在大东旅社门前,对面正好就是刚才去过的超长壁画。与大街相比,旧监狱路显得比较冷清,多数店铺门窗紧闭。

没有拥挤的路况,可以好好看看这些老店屋。


福建街,官方街名为旧监狱路,街上有两栋古老的建筑——大东旅社和福建公会。

大东旅社是亚罗士打唐人街区最早的旅社和咖啡店之一。公元20世纪初,这座建筑曾被用来充当监狱,是亚罗士打最早的监狱,旧监狱路因而得名。后来1910年监狱迁走后又被英校苏丹阿都哈密学院(Kolej Sultan Abdul Hamid)租下作为校舍 [1]。

如今大东旅社铁闸门上贴着招租的广告纸,应该是已经结束营业了。


大东旅社隔壁就是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吉打福建公会。福建公会前身是一座名为福寿宫的神庙,民国初年才改为福公会。在经历两次重建后,福建公会外观最后只剩屋顶仍然保留古庙建筑风格 [1]。


经过福建公会时,一位站在街边的老先生忽然叫住我。我那时心里还想着要赶紧走完一圈、别让亲友等得太久,以至于停下脚步的时候,浑身因惯性往前震了一下,五脏六腑差点没翻过来。老先生递给我一张纸。我接过那张浅蓝色的纸一看,是一张电费单。

「 eh sai ga wa kua zhi e , gui lui ?(可以帮我看一下多少钱?)」老先生指着电费单。

咦?福建话?头脑立刻切换语言模式,隐约听见脑中传来旧电脑高速运转时产生的轰轰声。

「 go zap ji ko sa (五十二块三) 」我回答。

老先生没有反应,我又重复了几遍,最后老先生似乎明白了,也跟着我说了一遍五十二块三。我点头,把电费单递回给他。

「 o ... lang lao liao, ba jiu kua bo. (人老了,眼睛看不清)」老先生微笑。

说罢,他就缓缓地走回福建公会旁的老店屋。我想不到该说什么,也报以微笑。后来发现自己带着口罩,他看不见我的任何表情。





再转个弯,进入拿督谢敦禄医生路,或是以前的猪肉街。这里曾是亚罗士打最初的湿巴刹,当年贩卖猪肉的商家集中在这条街上一起开档,因而得名 [13]。猪肉街上有一系列以古早行业为主题的壁画,一共十幅,在斑驳的白墙上更显岁月沧桑。













拍到张友顺杂货店壁画的时候,身后忽然有人在说话。

「这间店要关了。」

我起初以为是别人在聊天,后来才发现那人竟然在和我说话。我转头看去,是一名妇女,手上拿着大包小包的塑料袋。妇女腾出手来指了指杂货店的壁画,说:

「我才刚从这间店出来,他已经关了,没有开了咯。」

我措手不及,只能重复她说的话:「啊,这店没有开了?」

「嗯。」妇女应道,见我没什么反应,就径自回到车上——原来她的车子就在旁边。这时她忽然又问了一句:「从哪里来的?」

「SP。」我回答。

「哦,SP!」妇女点点头,就上车了。

待车子离开不久后我才反应过来,啊呀,刚才接话的时候应该问她那间店在哪里!



与壁画告别,我经过一排店屋。我抬头看着其中一间的招牌——张友顺冷藏杂货商店。咦?莫非这就是刚才壁画所描绘的、妇女口中已经要关门的那间杂货店!我原本想进去看看,随即想到亲友还在车上等着,就只拍了张照作为纪念,匆匆走过猪肉街。



离开猪肉街,往牌楼方向走,尽头就是海滨旅社了。途中经过一栋荒弃的老店屋——据说这间老店屋以前曾是一间摩托店 [2]。只见屋顶已然崩塌,砖头外露,阴暗的墙上爬满树根,向阳的墙面和柱子铺上一层嫩绿的树叶,就像黑暗中透出的光明。





来到海滨旅社,踏入五角基的时候发现旅社并没有如想像中的那般陈旧,似乎才刚进行装修和翻新,天花板崭新而干净;铁闸门也刚上漆,没有生锈的迹象。




步行路线示意图(有些潦草,还请见谅)

回到车水马龙的海墘街和大街,算是正式绕了唐人街区一圈,该回去找亲友汇合。和亲友通过手机联络后,得知亲友把车停到大街去了。于是我加快脚步走向大街。

这时我忽然发现大街旁有个小巷,小巷上绘有大型风景壁画。壁画一共有四幅(希望没有遗漏),以描绘河边风景为主。我赶紧步入小巷去拍照,却发现小巷里停满轿车——绕过车去拍照又太近、不能得到壁画全景;站远去拍照又拍到部分轿车。

不管了,时间紧迫,拍到车子也不要紧吧。





四幅壁画中的三幅都有舢板,一幅黑白的有摆渡人,两幅彩色的无摆渡人,似乎在叙说着什么。看着看着我忽然感到莫名哀伤,尤其是这幅黑白的壁画,和四周黑色的污渍斑点融为一体,就像是古早的黑白电影。

作者似乎试图还原记忆中一幕场景,那幕现实中已经见不到的场景。

根据资料,唐人街码头对岸是一座名为大街过港(Seberang Nyonya)的村落,当年陆路不通,舢板成为大街过港居民重要的代步工具,摆渡人这份职业应时而生。大人坐舢板渡河去唐人街购物,学生坐舢板去学校上课 [14]。



1965年,政府执行慕达灌溉计划(Muda Irrigation Scheme),在各处陆续修建一系列水利与灌溉设施,如水坝、水闸、水道、沟渠和田间道路等,成功让慕达区进行双季稻的种植(在二至六月的旱季也能种稻),将稻米产量在十年之内翻了三倍,减少了贫困人口 [15]。1971年建成的安邦惹惹水闸(Tandop Ampang Jajar)就是计划的其中一环,主要用来阻止海水倒灌进入稻田和控制吉打河水位 [16]。

大街过港和安邦惹惹水闸的地理位置
(更改自OpenStreetMap地图)

这座大水闸的建设,却让原本清澈的安南武吉河变得浑浊,呈现泥黄的模样,鱼、虾、乌龟等生物不再出现。有了水闸,渔船不能像以往那般轻易通过,导致原先在大街过港和唐人街上岸卸货的渔民,转而选择吉打港口 [10][14]。渐渐地,安南武吉河的热闹景象不再。

随着唐人街和大街过港的最后一位摆渡人在2019年去世,舢板渡河正式成为历史 [17]。或许这就是壁画想叙说的——摆渡人已不在,独留一叶舢板。



码头很安静,交通工具扬起的尘土和喧嚣被老店屋隔开。码头周遭环境干净,鲜红色的整体色调让人耳目一新,显然有人在精心照顾。码头旁有个崭新的告示牌,以三种文字简短记录唐人街码头曾经繁荣的历史:
「 … 早期来自中国、阿拉伯、泰国、印度和许多国家的贸易商都会到此经商,并定居在这里。米度唐人街码头在1971年安邦惹惹水坝(水闸)未兴建之前,小型船只、渔船和木炭船都会停靠在该处,而运载米粮和香料等大型出入口商用船只,都是停泊在靠近关税局的丹绒查理及林蒙甲拜(Limbong Kapal)一带 … 」






最后再看一眼无人的码头,就往回走,赶紧和亲友汇合。

唐人街区半日游到此就告一段落。原先只是来看壁画,想着能够收集所有壁画的照片、并在网络上留下一份最新记录;后来通过亲友的回忆了解到当年长辈在唐人街区的足迹,对这些老店屋产生莫名的亲切感。回到家中,出于好奇就去网络上搜寻历史,接触到更多人的回忆。读着读着感到莫名难过——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或许一切终将成为回忆。

不过随着旧事物的消失,新事物也会出现——比如入驻唐人街区的咖啡馆,让唐人街区在黄昏之后依旧热闹,停车位难求 [6][12],呈现出另一道独特的夜景。

你看,新的回忆也悄然诞生了呢。




-完-


参考资料

评论

  1. 月尾要"回"吉打,刚好看到这篇半日游,正好复习一下,有了参考路线。离开太久,好像连回忆也找不到方向了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吉打Kedah/景点] 双溪大年东岳十殿城隍庙 半日游

[吉打Kedah/景点] 吉打牛场稀果园与巴东伦武新村 (Kampung Baru Padang Lembu) 半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