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3年6月2日星期五

[柔佛Johor] 居銮老街景点步行路线:铁路、蝙蝠与石狮子


居銮 (Kluang) 位于柔佛中部,名称来自马来文「Keluang」,意即「马来大狐蝠 」,学名 Pteropus vampyrus,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蝙蝠之一,以水果和花蜜为食 [1]。在1910年之前,居銮一带是茂密雨林和沼泽,那里曾有一座马来甘榜,因当地蝙蝠成群而得名「Kampung Keluang」。随着城市发展、大量森林被砍伐,蝙蝠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2][3]。另有说法指出「居銮」一名是因当地好山好水而起,有「如同居住在金銮殿」之意 [4][5]。

居銮市区东边有海拔高度510米的南峇山 (Gunung Lambak) 相伴,市区中心有明吉摩河 (Sungai Mengkibol) 流淌,故也有「南山銮水」之称 [4]。


柔佛发展早期集中在河港,中部还是一片罕有人迹的雨林。1909年,从新山到森美兰金马士 (Gemas) 的铁路竣工通车,加上当时橡胶价格高涨,铁路所经过的地区即被开辟成橡胶园或咖啡园 [6][7]。1910年,柔佛政府计划建造一条横跨柔佛东西的公路,并在明吉摩 (Mengkibol) 地区建设大城市。1911年,居銮火车站和警察局建成,最早的街场在如今的巴刹街 (后街) 一带形成。峇株巴辖路 (Jalan Batu Pahat) 和毛申律 (Jalan Mersing) 分别于1917年和1922年通车 [3][8],使居銮成为柔佛交通枢纽,蓬勃发展直至今日的规模。



2023年5月18日,星期四,晴。

早晨七时,我和亲友从居銮市中心的阿尼卡酒店 (Hotel Anika) 出发,先步行前往颇负盛名的居銮火车站咖啡店 (Kluang Rail Coffee) 吃早餐。这座咖啡店创办于1938年,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火车站咖啡店,保留着当年南洋咖啡店的氛围和「古早味早餐」——生熟蛋、抹上加央和牛油的烤面包,再配上一杯咖啡,一个美好的早晨就此开始。

1 居銮火车站咖啡店 Kluang Rail Coffee 

营业时间:早上7时至傍晚6时  星期一休息
停车场:小型私人收费停车场/路边
谷歌地图坐标:2°02'01.2"N 103°19'02.5"E


烤面包 (RM3.20)
半生熟蛋两粒 (RM2.80)

或许是我们来得早(早晨七时十五分),店里客人还不多,我们点的食物很快就上桌。我和亲友一行人各点了烤面包、Laksa Johor、Lontong和半生熟蛋,食物份量正好。第一次尝试 Laksa Johor 和 Lontong——前者是新奇的味道,无法形容,借用亲友描述即是「槟城亚参叻沙和咖喱面的融合,偏向 sambal 的味道」;后者汤汁呈浅黄色,味道和椰浆饭一模一样,椰香浓郁,回味无穷。

Laksa Johor (RM7.00)
Lontong (RM5.90)


2 居銮火车站 Kluang Station 

走出咖啡店,就是老街步行路线的第一站:居銮火车站 (Kluang Station) 。这座火车站建于1911年,用于运输橡胶、咖啡等农产品,为居銮带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来到居銮必访的景点。2021年11月尾,高架天桥双轨铁道启用,轰隆轰隆的火车不再通过地面的老火车站,转而停靠在天桥上的临时月台 [9]。

只见老火车站月台前的铁轨已被移除,剩下一地灰碎石。

还有碎石间长出的嫩绿野草。

天桥上还未竣工的新火车站

3 火车站路 Jalan Station

踏出火车站后往南走,就是火车站路 (Jalan Station)。火车站路上可见许多印度商店,报纸摊、杂货店、餐厅;餐厅生意不错,几乎坐满了人,空中飘着淡淡的食物香气和油烟味。有两名中年男子正站在报摊外聊天。



火车站路的店屋建筑上有些斑驳的招牌和商号,比如「1928 华南旅店」,这些文字没有随着商家离开而被拆除抹平,因此还能从这些痕迹来猜测当年的景况。根据资料,火车站路在1920年代曾有华商聚集,后来印度商人入驻,才逐渐形成如今的印度街 [10]。


4 丰盛港路/毛申律 Jalan Mersing

火车站路的尽头是居銮最繁忙的大路——丰盛港路,旧称毛申律。丰盛港路和伊斯迈路的交界处曾有一座火车闸门。根据资料,这里曾有一座闸门和警卫亭,在火车通行之时闸门会挡住车流,进而导致市区交通堵塞。随着2021年11月高架天桥铁道启用,闸门和警卫亭已在隔年被拆得干干净净 [11]。



隔着高架天桥,远处的白色建筑一带是居銮最早的街道——巴刹街 (Jalan Pasar),或称后街。根据资料,后街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0年,即柔佛铁路通车的第二年,当时只有亚答屋店铺,而水泥砖瓦店铺出现于1916年。后来在1960年代随着居銮发展重心倾向火车站东北方的新商业区,以及火车闸门所导致的交通不便,巴刹街逐渐变得冷清 [12]。


5 伊斯迈街 Jalan Ismail

伊斯迈街和火车站路平行,是居銮市区能见到「石狮子」的两条老街之一。和巴刹街一样,因居銮商业重心偏向东北而变得较为冷清 [13]。坐落于伊斯迈街街头的是万和利大厦 (Wisma Ban Hoe Lee)。万和利大厦建于1920年,是伊斯迈街最早建成的老店屋之一,为居銮闻人章文双家族所有,曾是居銮先民书信传递和汇兑的地方 [14]。

伊斯迈街 Jalan Ismail
万和利大厦 Wisma Ban Hoe Lee

与刚才的火车站路相比,伊斯迈街更加安静,多数商店还没开门营业。这条老街上有四座较为特别、值得驻足一看的老店屋,分别是:

一、魏利煌医生故居
谷歌地图坐标:2°01'42.4"N 103°19'06.7"E

伊斯迈街门牌16号是社阵强人魏利煌医生故居,建于1929年,一楼曾是魏氏诊所所在,2018年后作为明吉摩州议员周崇信先生的办公室和活动中心,如今由周崇信先生打造的地方创生平台「K-Lab」入驻 [15][16]。

伊斯迈街门牌16号店屋:魏利煌医生故居


和魏利煌医生故居建筑同排的八座店屋建于1929年至1930年间,有相同样式的女儿墙,或是栏杆,或是矮墙,女儿墙中央都带着建造年份和类似的花草纹路装饰,像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其中三座店屋的女儿墙尾端各有一只瑞兽石雕,无法确认是什么瑞兽,看着像是狮子。



二、居銮华侨银行 (OCBC) 旧址
谷歌地图坐标:2°01'40.2"N 103°19'06.8"E

这排店屋的尾端、与加德拉巷 (Lorong Girdler) 为邻的是居銮华侨银行旧址。老店屋外观极为特殊,和其他老店屋格格不入,有着艺术装饰式建筑风格的特征——即突显水平与垂直线条的设计风、阶梯状女儿墙 [17]。华侨银行是居銮第一家商业银行,在1992年已迁至位于拿督哈芝哈山路的现址 [18]。店屋二楼的华侨银行旧图标依旧清楚可见。

伊斯迈街门牌27号店屋 - 居銮华侨银行 (OCBC) 旧址


三、颜登寿故居
谷歌地图坐标:2°01'39.5"N 103°19'06.9"E

走过加德拉巷 (Lorong Girdler) 后就是三座带着石狮子的老店屋。这三座老店屋建于1934年至1939年间,门窗对称,带有五脚基;女儿墙上各写有建造年份和郡望堂号,并趴着一只石雕狮子。

根据资料,这些石狮子有镇煞、吉祥之意,即标榜中西合璧,反映屋主大气包容、海纳百川。拥有石狮子建筑的店屋主人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比如社区侨领或商业翘楚 [19]。

伊斯迈街门牌28号店屋(最左侧那栋)- 颜登寿故居

拥有彩色玻璃窗的店屋就是颜登寿故居:店屋女儿墙上有一只石狮子,石狮子下是建造年份「1934」颜氏郡望「鲁国」二字。根据资料,颜登寿先生是居銮开埠先驱人物之一,1920年代从森美兰南下,在丰盛港路嘉亨地区一带开辟橡胶园和木薯园,经营有道而成为巨富;1937年出任居銮华侨抗日筹赈分会主席,响应中国银行号召而存入国币100万元以救国。其子女多人从事教育工作,五子颜文举是马来亚银行创办人之一 [20] 。


这座门牌28号店屋应该算是居銮老街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老店屋——集石狮子、写有郡望和建筑年份的女儿墙、彩色玻璃和拼花彩砖于一身。深色系洗石米外墙和柱子让店屋外观显得庄严,像个不苟言笑的老者;不过彩色玻璃窗和铺有小巧花卉图样的拼花彩砖恰到好处地带来一丝活力,就像石缝长出的嫩草,嫩草上开了一朵小紫花。


四、居銮华校发源地
谷歌地图坐标:2°01'38.0"N 103°19'07.6"E

伊斯迈街尾端是外墙蓝白的永春会馆,是居銮华校发源地。包括永春会馆在内的七间店屋(四间已拆除)曾是居銮中华中学前身——华侨学校(1918)、培英学校 (1920) 和中华女校 (1926) 三所学校的第一座固定校舍。

伊斯迈街门牌34号店屋:中华女校校舍旧址
伊斯迈街门牌35-36号店屋:培英学校校舍旧址,现为永春会馆
伊斯迈街门牌37-40号店屋:华侨学校校舍旧址
因年久失修在上世纪90年代已被拆除,现为停车场
画家蔡文涛所绘的大壁画描述当年书香盛况 [21]

三所学校于1941年因日军入侵而停办,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合并,定名「中华学校」。中华学校复课起初只有小学部,早期师资来自中国;后于1947年设立初中部,1957年设立高中部。1958年政府颁布新教育法令:中华学校小学部和中学部行政分离,小学部纳入国家教育体系;1961年董事会议决不改制,正式成立独立中学 [21][22][23]。

从1954年起建设的中华路 (Jalan Sekolah Chong Hwa) 校舍由居銮中华中学和中华三小使用。伊斯迈街的校地则由中华一小和中华二小共同拥有 [21]。

居銮中华一小

6 南峇街 Jalan Lambak 

居銮中华一小侧门旁的小径可通向南峇街——另一条拥有石狮子的居銮老街。南峇街因面向南峇山而得名,是居銮早期华人聚集之地;南峇路从豆沙路交通圈开始,横跨明吉摩河,和伊斯迈街平行,最后通向丰盛港路。街上老店屋多是当地华社闻人家族所拥,其中13座拥有完整的石狮子,建造年份在1936至1940年间;同在这条街上的还有德教会紫銮阁、居銮中华二小、文雅大厦 (Wisma Bunga) 和龙祥广场 (Johbase)。

德教会紫銮阁、居銮中华一小和中华二小
南峇街 Jalan Lambak

文雅大厦 Wisma Bunga

南峇街上同样也有四座拥有历史价值的老店屋,分别是:

一、文华印务有限公司 
谷歌地图坐标:2°01'39.0"N 103°19'09.2"E

南峇街门牌58-64号店屋是创立于1950年代的文华印务有限公司,属居銮永春闻人高级拿督邱文玉局绅 (1925-1984) 所有。根据资料,邱文玉先生是居銮木业和印刷业先驱,曾任居銮永春公会会长和中华中学董事长。长子邱志鸿在1980年代把居銮最古老的戏院——建国戏院改建成文雅大厦 (Wisma Bunga) ,「文雅」一名来自邱文玉先生与夫人拿汀邱陈雅贞长老的名字 [24][25][26]。

南峇街门牌58-64号店屋:文华印务有限公司


二、卓泗故居与合众银行旧址
谷歌地图坐标:2°01'43.7"N 103°19'08.5"E

南峇街门牌26号曾是居銮客家闻人卓泗家族故居,
卓泗先生(1894-1963) 是居銮客家领袖人物,曾任居銮客家公会首任会长和中华商会第二任会长。这座店屋后来在1960年代中期成为合众银行 (UMBC) 分行所在,目前由 K.S. 达仕律师楼入驻据说门牌26号店屋上原本还有一座石狮子,却在1960年代的一场雷雨中被闪电击毁 [24][27][28]

南峇街门牌26号:卓泗故居与合众银行旧址







三、张秀科故居
谷歌地图坐标:2°01'44.6"N 103°19'08.4"E

南峇街门牌16和18号则是张秀科故居,「清河」二字为张氏郡望。张秀科先生 (1887-1951) 在16岁从中国福建永春南下来到马来亚,早年曾作为铁路承包商,参与金马士和彭亨立卑 (Kuala Lipis) 的铁路工程 [29];后从事橡胶种植业,于1940年出任居銮市政局议员,热衷教育公益事业,为居銮人民服务 [30][31][32];1949年9月荣膺柔佛苏丹晋封为拿督,是居銮第一位受封为拿督的华人 [33][34]。居銮市区的拿督张秀科街是为纪念他对居銮做出的贡献而得名

南峇街门牌16和18号店屋 - 张秀科故居

四、居銮琼桥公所旧址
谷歌地图坐标:2°01'46.1"N 103°19'08.1"E

南峇街的第一座店屋 (门牌2号) 则是
居銮琼桥公所旧址,也是居銮第一家西餐厅所在。1935年,居銮琼籍先驱人物郭新 (1886-1955) 发起创办居銮琼侨公所,即居銮海南会馆前身,获得同乡热烈响应,随后成立的委员会租下南峇街门牌2号店屋二楼作为筹备处 [35]。1930年代末,居銮餐旅业先驱符百凯在此开设居銮第一家西餐厅——白宫茶餐室,店里常见当时在居銮驻扎的英军。后来符百凯先生将生意转移到市区,白宫茶餐室由琼籍林氏家族租下,改为新白宫茶室,直至今日 [36][37]。

南峇街门牌2号店屋:居銮琼桥公所旧址

7 拿督张秀科街 Jalan Dato Teoh Siew Khor

来到南峇路和丰盛港路交接的路口,即可见到角头间的多多博彩和老巴刹古早味美食阁 (Old Pasar Kopitiam)。店名「老巴刹」指的是位于拿督张秀科街的美度巴刹 (Pasar Metro),巴刹已于1980年代拆除,如今是一排四层楼店屋,大众银行入驻其中 [38];小贩都是来自当年美度巴刹(老巴刹)的熟食中心,是居銮当地人熟悉的老味道。


老巴刹古早味美食阁 Old Pasar Kopitiam
谷歌地图坐标:2°01'48.6"N 103°19'08.0"E
美都巴刹原址:左侧大众银行入驻的白色四层楼店屋


踏入拿督张秀科街,能见到与其他老街相比显得更为繁忙,有三四家银行、行人多。在经过大众银行后就抵达一座名叫独立公园的休闲公园。公园的树荫下有六七位白发老者正在聊天。



2017年7月,居銮市议会发出公函要求拿督张秀科街和东姑马哥打伊斯迈路 (Jalan Tunku Mahkota Ismail) 的店屋业主必须配合参与粉刷工程,并提供五种颜色给业主选择,市议会和业主将各担一半费用 [39]。基于市议会出尔反尔的举动、没有依言给予业主拒绝粉刷的权利,部分业主联名上书抗议,不过市议会无动于衷,依然在8月7日的夜晚里动工粉刷 [40]。


一夜之间两条老街的店屋变得五彩缤纷,商号也被涂上同样颜色的油漆,引起极大争议:有者认为「此举无伤大雅,增加老街特点来吸引游客到来打卡,增加城市人气」;有者则认为「此举没有考虑当地人对于老街的印象,为盲目迎合游客和美化市容而破坏传统老街的形象,应先寻找当地特色并加以塑造,不是一昧照搬其他地方的模式」[41]。

作为一个首次来到居銮的游客,我个人的想法偏向后者——会吸引我前来居銮的是居銮老街的石狮子,是老街在百年岁月里积累的厚重情怀,是尘封在店屋外貌的历史痕迹,历史事件曾经发生过的证明。起初刚踏入这条街时,会对五颜六色的店屋感到惊讶而拍照打卡,后来会有种「踏入幼儿园」的感觉,忽略了商号,直到回家后才从照片中发现和墙壁融为一体的商号。

所幸伊斯迈街和南峇街两条老街还未被迫参与扫漆工程。


8 创意后巷 Laman Kreatif 

在返回酒店前顺道走入创意后巷看看——创意后巷与拿督张秀科街平行,从2016年开始推展 [42]。后巷干净整齐,设有路灯。阳光被店屋挡住,还有习习凉风,走在后巷里不会感到炎热。匆匆走过小巷的前半段,看到许多以卡通人物、火车、咖啡和蝙蝠和为主题的壁画。

创意后巷 Laman Kreatif 
谷歌地图坐标:2°01'57.5"N 103°19'11.3"E


此次老街步行路线 (2023年5月)

首次来到居銮,在居銮老街匆匆走了一圈,走马看花——走过火车站路、伊斯迈街、南峇街、一小段丰盛港路、拿督张秀科街和壁画后巷,见到居銮开埠起点的火车站和老店屋上独一无二的石狮子,并从中了解当地华社先贤的事迹简介和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下次若有机会再来居銮,还可到巴刹街、豆沙村、中华路和南峇山去走一走,应当会对居銮有更深的了解。

-完-


附录:从网络资料中搜集的居銮中巫路名列表 Nama Jalan di Kluang 
Dewan Jubli Intan Sultan Ibrahim 居銮苏丹钻禧纪念堂
Independence Park 独立公园
Jalan Batu Pahat 峇株路
Jalan Besar 勿刹路
Jalan Cantik 参碟路
Jalan Dato Kaptein Ahmad 拿督阿末将军路
Jalan Dato Teoh Siew Khor 拿督张秀科街
Jalan Dorset 杜塞路
Jalan Hospital 医院路
Jalan Ismail 伊斯迈街
Jalan Kota Tinggi 哥打丁宜路
Jalan Lambak 南峇街
Jalan Mengkibol 明吉摩路
Jalan Mersing 丰盛港路/毛申律
Jalan Mohd Salim 莫哈末沙林路
Jalan Panggung 邦贡路
Jalan Pasar 巴刹路/后街
Jalan Penghulu Kassim 彭胡鲁卡欣路
Jalan Sekolah 学校路
Jalan Sekolah Chong Hwa 中华路
Jalan Sentosa 圣淘沙路
Jalan Setia 实迪亚路
Jalan Station 火车站路
Jalan Sultan 苏丹街
Jalan Sultanah 苏丹娜街
Jalan Tunku Mahkota Ismail 东姑马哥打伊斯迈路
Jalan Jaya 再也路
Kampung Melayu 甘榜马来由
Lorong Girdler 加德拉巷
Persiaran Yayasan 宏愿路


参考资料
[14] 万和利大厦 - 居銮历史文化导览特区| Facebook
[38] 这些人那些事|迁入咖啡店延续老味道 銮老巴刹情怀永在 - 地方 - 人文足迹 - 这些人,那些事 |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Malaysia Latest News and Headlin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