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23年11月3日星期五

[霹雳/景点] 76号公路探索记 (一):皇城江沙与都顺果园民宿


江沙 (Kuala Kangsar),霹雳州皇城,位于首府怡保和太平之间。名字「Kangsar」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卷毛木槿 Pokok Kangsar (学名 Hibiscus flocossus) ;二是彼时拓荒的马来人乘舢板来到霹雳河支流左岸、即如今江沙一带之际,掐指一算——正好是第九十九条支流,缺一条就能凑一百,因此称此地为「kurang sa (satu)」,意即「缺一」[1]。


2023年7月14日,星期五,雨。

却说我们一行七人在怡保巴占 (Bercham) 吃了远近驰名的旺记豆腐花之后,下午二时四十分才正式出发前往江沙。在南北大道跨越霹雳河的路段见到连绵山脉上那一大片黑黑厚厚的乌云,色深似墨,四周暗如入夜,深感不妙;不久后我们就闯入了雨帘——豆大雨滴砸在挡风玻璃上,像摔炮 POP POP 般噼里啪啦的,两把雨刷不断来回扫动、忙得不可开交。

所幸在我们抵达江沙的时候雨势转小,化作一场长命雨,冷风阵阵,满地积水。

江沙八角楼 Menara Pavilion (1920)

1 马来亚第一棵橡胶树 The Oldest Rubber Tree in Malaysia 


马来亚第一棵橡胶树 The Oldest Rubber Tree in Malaysia
谷歌地图坐标:
4°46'28.0"N 100°56'27.6"E

来到江沙的第一站,即是拜访马来亚第一棵橡胶树。

这棵超过百岁的橡胶树就矗立在江沙县政署旁,枝叶茂密,树干被形状奇特、青黄交替的栏杆围着。亲友只道它是寻常的行道树,面露疑惑:「你说的橡胶树就是那棵?... 那是橡胶树吗?不像啊。」

「嗯,就是那棵,你看有篱笆围住它。」我取出红伞。「你们要下来吗?」

「不了,到时我们看你拍的照片就好。来,你转过身来,我帮你和树拍一张。」

雨滴随着冷风扫叶落在红伞上,其中几滴溅到脚尖,突如其来的寒意让我打消了原本想收伞的念头。只见橡胶树旁立着一块告示牌和世界地图,讲述当年橡胶树抵达马来亚的来龙去脉。


根据资料,马来亚第一棵橡胶树种子来自巴西亚马逊雨林——1876年6月,70000颗橡胶种子被英国探险家亨利·威克翰 (Henry Wickham) 从巴西带回英国皇家植物园 (Royal Botanic Gardens,也称邱园 Kew Gardens);隔年,22株橡胶幼苗被送来新加坡植物园,植物园管理人默顿 (H.J. Murton) 把11株送至马来亚试种,其中9株来到江沙,另外2株分别种在马六甲和森美兰。这批种于1877年的九棵橡胶树成功存活,并在三年后开花,第四年结果 [2]。

【2024年2月更新:根据《江沙华人史迹》中一段关于百年橡胶树种植者的口述历史记载——位于江沙县政署旁的百年橡胶树种子是由永悟 (或宁罗, Enggor) 人陈龙 (1882-1962) 和两、三名华工在1901年左右、英殖民政府管治下亲手栽种,当年一共种下两颗种子,另一棵橡胶树已干枯死亡 [28]。种植年份虽和官方所言的1877年有出入,但是官方历史空白颇多,不无可能。】

橡胶树 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
橡胶树 Hevea brasiliensis Muell. Arg.

不过当时这项橡胶试种的成功并没有引起英殖民政府和各地园主的重视。1888年,植物学家亨利·里德利 (Henry N. Ridley, 1855-1956) 接任新加坡植物园管理人,他对橡胶进行深入研究,发明了提高胶水产量且不伤害橡胶树的连续割胶法 (herring-bone tapping technique),并不断向人们推荐种植橡胶树。1895年,来自马六甲的陈齐贤在林洪文和里德利的协助下,武吉林当 (Bukit Lintang) 开辟43英亩土地试种橡胶,成为马来亚第一位大规模种植橡胶树的园主 [3][4][5]。


在橡胶树前还摆有两架绞胶机 (或俗称「树胶较 qiǔ-līn-gà」,分为两种,一是左侧拥有平滑辊筒的绞胶机,马来语为 mesin getah licin;二是右侧那架辊筒带有花纹的绞胶机,马来语为 mesin getah bunga) ,一个胶杯、三个方盆和两把割胶刀,都是制作胶片所需的主要用具。


在割胶工人用割胶刀划破树皮后,胶汁会通过胶路和鸭舌片流到胶杯里。割胶工人须在当天把胶汁收集起来,送到胶房去称重计价。在此之后胶汁会经过多个阶段的加工 [7][8]:

一、过滤杂质后的胶汁,和特定比例的水、蚁酸 (formic acid) 倒入方盆中;
二、来回搅动混合物以促进凝固过程,使其形成胶块
三、胶块会先被平滑辊筒的绞胶机多次压扁至特定厚度,挤出多余的水分;
四、接着平薄的胶片再经过辊筒带有花纹的绞胶机压成带有花纹的胶片;
五、工人用清水冲洗胶片,去除霉菌、污垢和沾黏在胶片上的杂质;
六、胶片被送入熏房或曝晒以去除水分,制成烟熏胶 (Ribbed Smoked Sheet, RSS) 或风干胶 (Air-Dried Sheet, ADS) 

胶片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马来西亚十分普遍,后来随着橡胶处理工序逐渐简化,割胶工人不再需要赶在同一天收集胶汁来制作胶片,而是让胶汁在胶杯内自行凝固成胶团 (胶丸),隔天再取去售卖。胶汁在树身胶路上凝固成丝状则被称作胶丝;胶汁和胶杯内的水分混合发酵后味道难闻似屎,胶团因此也被称作「胶屎」[9][10][11]。


江沙钟楼 (1939)
江沙邮政局 (1930) 和 0公里里程碑

2 乌布迪亚清真寺 Masjid Ubudiah


下午三时半,天空灰蒙蒙的,我们在细雨中来到壮观的乌布迪亚清真寺前。

乌布迪亚清真寺 Masjid Ubudiah
乌布迪亚清真寺 Masjid Ubudiah
谷歌地图坐标:4°45'50.7"N 100°57'02.8"E

根据乌布迪亚清真寺前的两块石碑介绍:清真寺名字中的 Ubudiah 意为「 献身给真主阿拉 (Pengabdian kepada Allah yang maha Agung) 」。1911年,霹雳州第28任苏丹依德利斯沙一世 (Sultan Idris Murshidul’adzam Shah, 1887-1916) 在波德申养病时起誓要在痊愈后于江沙的武吉章当建一座清真寺。如愿回到江沙后,苏丹便指示来自吉隆坡工程局的建筑师 William S. Huxley 监督清真寺设计进展。建筑师哈伯克 (Arthur B. Hubback) 受委为设计师,Francis Caulfield 则负责建造工程。清真寺于1913年开始建造,四年后完工,总耗资至少189000马来亚元 (Malayan Dollars) [12][13]。工程期间因事两度展延 [13][14]:

一、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来自意大利的大理石运输得绕道南非;
二、王室成员 Raja Chulan 和 Sultan Abdul Jalil 所饲养的大象打架导致大理石损毁,需重新订购


清真寺开放时间为星期六至四:早上9时至中午12时、下午3时至4时、下午5时30分至傍晚6时,星期五不开放参观;要进入清真寺的访客需注意穿着——禁止短裤和迷你裙,并建议女性戴头巾。我们抵达的那一天正好是星期五,便只绕着清真寺外围走一圈。


乌布迪亚清真寺整体建筑为八边形结构,中央有一座直径60尺、高140尺的巨型金色圆穹顶,圆穹顶的四个角落各有四座126尺高的宣礼塔 [15],每座宣礼塔之间有两座小塔;外围的八个角落另有八座小塔——共计十六座八角形小塔。塔身灰白相间,白的是水泥,灰的是自带纹路的大理石;这类由颜色深浅不同的砖石材质交替的装饰被称作Ablaq [16],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特色之一。配上圆穹顶的金黄色,如岩中宝石,初升旭日,使人平静。

从清真寺外观可见摩尔式建筑风格的马蹄拱和多叶拱、莫卧儿建筑风格的 Chattri (每座塔的顶端都有的小圆亭) 和西方的罗马柱和飞檐托 (屋檐下一排方块或梁托) [17][18],装饰简洁内敛,不显杂乱。


根据告示牌的介绍,霹雳公共工程局于1993年得到扩建清真寺的指示——在维持乌布迪亚清真寺独特的摩尔式建筑风格的同时,于清真寺后方增建管理员房间和盥洗室。扩建工程历时约两年,耗资290万令吉,竣工后清真寺足以容纳2300人同时祈祷。2002年,第34任霹雳苏丹阿兹兰沙 (Sultan Azlan Shah) 亦指示州政府修复清真寺。修复工程分别由霹雳州公共工程局局长 Dato Ir. I-Dorairajoo 监督、霹雳州首席建筑师 Shamsuri bin Mohamed 设计,以及副局长 Abdullah bin Abdul Rahman 负责。

工程历时三个月,包括安装冷气系统、聘请来自乌兹别克的工匠以雕刻装饰祈祷大厅的天花板、将清真寺四周铺上水泥地面、重新布置园林美化,整体费用480万令吉,完工之期正好赶上霹雳苏丹诞辰 (2003年4月19日)。


3 阿诺老屋 Baitul Anor 


在乌布迪亚清真寺旁边还有一个较为冷门的景点——建于1912年的马来传统老屋「阿诺」。这座老屋坐落在清真寺停车场南侧的草地上,处于民房之间;虽然老屋的名字出现在霹雳江沙旅游手册中,不过在现场没见到任何与老屋相关的告示牌或路牌。有的只是一条细长的石路,向旅人沉默地暗示着老屋的存在。

Baitul Anor
阿诺老屋 Baitul Anor 
谷歌地图坐标:
4°45'47.9"N 100°57'02.2"E

马来传统老屋「阿诺」建于1912年,是霹雳州第28任苏丹依德利斯沙一世之子、时任霹雳州五王拉惹哈伦 (Raja Kechil Sulong Harun Al-Rashid, 1882-1945) 特为第三位妻子 Raja Mentera binti Raja Sir Chulan 所建,老屋名字取自二人的长子拉惹阿诺 (Raja Anor Shah),由当地著名工匠 Tuan Haji Sofian  (或称 Tukang Sofian) 负责工程。2013年10月, Baitul Anor 被民间组织 Bukit Chandan Kampungku (BCKK) 打造成展览室,不过因资金问题——无法承担维修日渐腐朽的豪宅和保存历史文物的费用——而被迫在2018年1月结束长期展览,将老屋还给屋主 [19][20][21][22]。


老屋整体处于年久失修的残破状态,白色木门虚掩,窗板破损,木制封檐板掉落。气窗、窗格和栅栏保存尚好,还能见到精巧的镂空图案。大树的嫩绿枝叶贴着老屋墙板和屋瓦生长,莫名有种岁月静好的氛围。

距离阿诺老屋不远处还有另一座名为 Baitul Rahmah 的老屋,后者更受学者青睐,成为研究霹雳传统木屋的重点对象。

老屋侧面
老屋后方

4 肯那岸王宫 Istana Kenangan


下午四时,眼看乌云又再笼罩天空,我们赶紧出发前往下一个景点——皇城江沙最具代表性的肯那岸王宫。王宫位于山丘的另一端,按照谷歌地图指示即可到达。我们撑着伞走到保安亭前,询问保安人员:「请问王宫今日是否开放?」

「是的,目前只开放底层。」保安人员答道。「走路要小心,地板很滑。」

肯那岸王宫入场免费,开放时间为星期一至日:早上10时至下午4时30分
星期五中午12时15分至2时45分休馆

肯那岸旧王宫 Istana Kenangan
谷歌地图坐标:4°45'36.8"N 100°57'20.9"E
肯那岸王宫开放时间

根据资料,肯那岸王宫始建于1926年,竣工于1931年,长42米,宽11米,立于60根柱子上,整座王宫完全没使用钉子;在1933年依斯干达利亚王宫 (Istana Iskandariah) 建成之前作为霹雳苏丹的临时行宫,后成为接待客人、庆祝节日和举办王室仪式的场地。1982年,苏丹将这座王宫交给博物馆局打理,如今被打造成霹雳皇家博物馆,于1986年11月开幕 [23][24]。

这座王宫最初的名字是 Istana Lembah (意为山谷中的王宫),也称 Istana Kuning (黄色的王宫) 和 Istana Tepas (以编织品为墙的王宫),Istana Kenangan 一名则是1960年代时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指示修复时所给予的名称 [23][24]。


从高空俯瞰这座由大山脚工匠 Encik Sopian 以及两位儿子 Zainal Abidin 和 Ismail 所建造的王宫,王宫建筑形似一把剑鞘——「剑把」是寝室、「剑鞘」是王座室 (Balairong Seri)。王座在王宫二楼的正中央,底层是苏丹办公室 [24]。

肯那岸王宫 (取自谷歌地图)

王宫屋顶是由 perabung lima 和 perabung pisang sesikat 的混合体构成,屋脊上一排 sisik naga 和小尖塔 tunjuk langit 作为装饰,配上低调华丽的木雕封檐板。外墙则是以鳞皮椰 (马来语 bertam, 学名 Eugeissona tristis) 叶轴外皮或竹片编织而成;这类编织图样被统称作 kelarai,而作为墙壁或栅栏的编织物则被唤作 tepas [25]。倒是从未想过可以将编织物作为墙壁——既轻盈通风,又华丽耐看,鳞皮椰外皮还会随着时间变得更加坚硬 [25]。唯一的缺点应该是造价高昂——毕竟鳞皮椰难寻,一般人没有相关知识便无从下手,还需专业工匠辨识。

编织品构成的墙壁 dinding tepas


5 Dusun 都顺果园民宿


下午四时,大雨忽然倾盆而下,我们仓皇上车、离开武吉章当 (Bukit Chandan),回到江沙市区。原本要前往维多利亚铁桥的计划就此泡汤,我们临时改变计划,提前赶往民宿,深怕到时天黑认不清路。Dusun 都顺果园民宿距离江沙市区约20公里,深入林中,车程20分钟。

76号公路进入都顺果园民宿的路口
小路旁的民宿路牌
Dusun都顺果园民宿的路口

继续往果园内行驶一段距离,就能见到小巧的彩虹屋

根据民宿内的剪报,都顺」除了是马来语 Dusun 的音译,也带有「里外都顺利」的祝福含义。这座民宿是由发展商兼崇华独中董事长拿督黄胜全先生打造、运营,于2022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民宿所得的住宿收入都将捐给崇华独中作教育用途。民宿所使用的建筑材料有百分之九十是来自循环再用的材料,比如崇华小学分校或其他建筑拆除后所留下的木料、玻璃、洗手盆、马桶等;部分设备则是由崇华独中董事和游客赞助或捐献 [26][27]。

【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露营或民宿客房配套预定的细节,可查阅其面子书专页 DUSUN 都顺果园民宿

都顺果园民宿 Dusun Kuala Kangsar 
谷歌地图坐标:4°54'05.8"N 100°53'52.8"E

我们事先预定了两套房间:一套三人间 (RM200) 和一套四人住的彩虹屋 (RM250),工作人员检查收据后便先领我们去三人间。

都顺果园民宿 Dusun Kuala Kangsar
都顺果园民宿 Dorm 2
都顺果园民宿 Dusun Kuala Kangsar
三人间和多人宿舍 Dorm 1 所在的砖屋

三人间和 Dorm 1 所在的砖屋前有一座小湖,水中倒影如梦如幻,绝对称得上是隐世美景;耳边传来不同声响,有水花喷溅、溪水流淌、风摇树叶,使人身心放松。三人间整洁舒适,开窗见湖,有提供蚊香、枕头和被单,唯独隔音不大理想,能清楚听见楼上 Dorm 1 住客的说话声和脚步声。

三人间
彩虹屋

彩虹屋则靠近果园入口,距离砖屋和湖水较远,环境清静。亲友见到厕所屋顶上的采光玻璃,忽然说道:「咦,这厕所上面那么大片的玻璃,晚上的时候外面会不会有人爬树 ... 」

工作人员一愣:「爬树?爬什么树?」

「晚上啊。开灯了,外面的人不就能看到厕所里面的人 ... 」

「不会啦!」工作人员大笑。「嗨哟!看不到的啦!」



Dorm 1 和 Dorm 2 之间的百香果藤步道

工作人员随即又带我们去 Dorm 2 底层的共享厨房和活动空间。

「刚才走过的那些藤都是百香果来的,如果你看到有结果都可以采来吃,但是只能现采现吃,不能带走——然后这些碗筷杯子都是可以用的。到时 Dorm 2 (住在楼上) 的人来了,就和他们一起用。」她又补了一句。「这里是公共空间,你们随时看到没人都可以过来坐的。」

共享厨房和冰箱
聚膳堂

与工作人员告别后,我们在公共空间平静地吃完晚餐(刚才在市区打包的肯德基炸鸡套餐)便回房休息。由于行程较为匆忙,我们并没有体验民宿中所提供的休闲活动,比如打乒乓、吃榴莲、烧烤、钓鱼、骑脚车、桑拿、瀑布 Lata Perahu 或爬山看日出等,或留待下次旅程。



-未完待续-


2023年7月霹雳州76号公路探索记 (共三篇)


[霹雳/景点]
76号公路探索记 (一):
皇城江沙与都顺果园民宿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霹雳州的旅游景点、美食和好去处的介绍与游记,都列在霹雳州旅游景点系列页面中,若有兴趣,可点击链接进入页面看看。



参考资料
[18] Md. Sharif, Harlina (2016) Contesting perception: The genesis of Islamic architecture idioms in the Sultanates Mosques of British Malaya 1874-1957.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asjid, Zakat & Waqaf (i-MAF 2016), 1st December 2016, Shah Alam, Selangor. Source: m03-imaf-2016.pdf (kuis.edu.my)
[28] 司南马小镇风光 | 江沙百年橡胶树 | Facebook

[26] 剪报 - 2022.09.21 光明日报《果园民宿收入助华教》


[27] 剪报 - 2023.06.07 星洲日报《住民宿度假帮独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