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打/游记] 马莫 (Merbok) 半日游:新村、云吞面和考古遗址


马莫 (Merbok,或㐷莫),位于吉打州中部瓜拉姆拉县内,一般指的是马莫小镇 (Pekan Merbok),有时也指马莫巫金 (Mukim Merbok) 或马莫国会议席 (P014)。小镇北依日莱峰,南临甘榜、稻田与马莫河,西至成杰 (Singkir),往东可达新文英 (Semeling)、美农 (Bedong) 和双溪拉兰 (Sungai Lalang)。

图1:马莫和周边市镇

「马莫」为马来语 Merbok 之音译,有说法指出 Merbok 一名是来自古狼牙修语,意为 「tempat pengisytiharan (宣布的地点) 」——根据《吉打纪年》的记载,瓜拉马莫(Kuala Merbok,即当时吉打国都 Bukit Meriam 附近的港口)是当年宣布回教为吉打官方宗教的区域,因而得名 [1]。

图2:新文英码头广场炭窑模型

图3:前往马莫的K1 州级公路

1 新文英码头广场 Jeti Semeling Sungai Merbok


2025年2月16日,星期日,晴。

早上9时24分:从双溪大年市区出发到马莫需要差不多半个小时到45分钟的车程,途径新文英码头广场,顺道停下来呼吸新鲜空气、遥望日莱峰,心情舒畅。红树林步道入场免费,唯需在入口处填写姓名、城市、州属和参观人数等基本资料即可。星期日早晨的广场和餐馆空无一人,耳边偶尔传来车声和保安人员手机播放视频的声音。

图4:新文英码头部分已成为禁区
或是出于安全考量
图5:红树林步道的入口
义净法师登陆古吉打碑牌 Jejak Memori Pendeta Yi Jing
图6:义净法师登陆古吉打碑牌
立于2024年7月
图7:新文英码头广场一景

新文英码头广场 Jeti Semeling Sungai Merbok
营业时间:每天开放 9.00am - 6.00pm 
有时保安人员会提早提醒游客离开
入门票价:目前免费
停车地点:宽阔的停车场,目前免费
适合轮椅:适合,红树林步道也有斜坡,不过地面经日晒雨淋后出现一些坑洞裂缝和凹凸不平的情况,需要注意
景点特色:三座展览馆(古吉打历史馆、日莱地质公园馆、自然生态馆)、红树林步道、马莫河、日莱峰、新文英大桥
厕所:有公共厕所,位于停车场和马来餐馆之间,有人看顾、非常干净,入门费 RM1 
谷歌地图:5°40'54.8"N 100°28'04.2"E

图8:日莱地质公园馆 内部一景
图9:红树林步道

三座展览馆目前都有公开给民众参观 (三年前参观的时候门是上锁的),里面介绍了日莱峰地质公园的地理知识、生态环境和古国历史,十分详细,值得驻足。河边观景台风景依旧壮观,凉风习习,不过当时天空云层密布,远景朦胧,没能拍到最漂亮的日莱峰。

图10:河边观景台
马莫河与日莱峰 Sungai Merbok and Gunung Jerai
图11:马莫河与日莱峰
新文英大桥 Jambatan Semeling
图12:新文英大桥 Jambatan Semeling

2 马莫新村 Kampung Baru Merbok 


图13:马莫大街 (K1州级公路)

早上10时30分:继续往北走,来到考古博物馆附近的马莫新村。我们把车停在路边、去寻些吃食——得先填饱肚子才能冷静地继续今日的旅途。马莫大街的车流量不大,行人要过马路比较容易;两排老店屋中能见到多间杂货店、两间现代药店、一间摩托店、一间诊所、三间营业中的茶餐室和三个路边摊。摊位上售卖的是糕点、水果和马来饭菜,卖相不错。

图14:位于大街的美星商店
Kedai Kain Bee Sin
图15:马莫大街上的海峽殖民式老店屋
5°43'19.0"N 100°24'51.1"E

如今马莫新村大街一带也被称作马莫市镇 (Pekan Merbok),其手工云吞面小有名气;镇上一共有四档云吞面,网络上最多人提及的是「榕树下」云吞面 [m4]。当时我们没找到网络照片中的那棵榕树在哪里,只在大街上的路边摊买了两大袋的芒果 (后话:还挺甜的,是好品种),就随缘走入其中一家茶室去吃早茶。

图16:Kedai Makanan dan Minuman Sing
5°43'19.2"N 100°24'49.1"E
图17:马莫茶餐室一景

那间茶室正面没有招牌,侧面挂着一个「萬豐傢俬電器」的旧招牌。五脚基上有个不锈钢档口,厨具整齐排列、非常清洁。店内桌椅随意摆放,茶室后侧有两个大架子,架子上摆着各种瓶瓶罐罐、一架老电视、以及堆在一起的录像机和CD播放机。浅褐色的闸门旁挂着一个 My Sejahtera 访客二维码,从中得知此店名为 Kedai Makanan dan Minuman Sing。

图18:云吞面 (小,RM5.50)

当时我们是第一批顾客,档主手脚很快,云吞面很快上桌。云吞面有嚼劲,加上酱汁的滋润、叉烧和猪油渣的咸香,味道不错,和竹城云吞面相似,值得推荐。

后来回到家中再三对比才发现原来那间
「榕树下」云吞面就在先前茶室的对面,店屋旁就是前往福德祠的小巷,不知为何榕树不见了。此时亲友忽然对路边摊的马来糕点来了兴趣,我就在大街上随意散步、拍照。

图19:「榕树下」云吞面
5°43'20.0"N 100°24'49.3"E
图20:马莫大街 (K1州级公路)

马莫华社历史记录 
根据资料,马莫在公元前8世纪至14世纪之间为布秧谷文明所在,已有人烟;其转口贸易在公元11-13世纪达到巅峰 [2]。

20世纪初,在英国和暹罗于1909年签订曼谷条约、英殖民政府接管吉打州之后,华人开始来到马莫开垦定居,散布在马莫旧街场 (Pekan Lama Merbok) 一带,以经商(咖啡店、杂货店和鱼干店等)或售卖土产(比如亚参片和槟榔等)为主要生计。当地福建帮于1928年创立振华学校,广东帮则在隔年创立培华学校;两者于1946年合并为新华学校 [3]。

图21:傌莫新村 Kampung Baru Merbok

1953年,马莫新村 (Kampung Baru Merbok) 成立,新华学校也被迫迁至马莫新村范围内,新校舍在三年后才竣工。根据资料,马莫新村成立初期约有100户华裔人家,不过由于当地缺乏工作机会,大部分年轻人都往外发展,截至2020年新村内剩下70户华裔。村民籍贯以福建和广东为主,从事经
商,经营杂货店、五金店或咖啡店等生意作为生计 [3][4][5]

位于马莫大街北侧有一座福德祠,福德祠旁则是马莫义务消防队所在。1985年,马莫新村醒狮团成立。每逢除夕夜和大年初一,马莫新村醒狮团都有舞狮贺岁的传统——醒狮团会在除夕夜先到福德祠起鼓舞狮、参拜神明,再沿街采青;隔天一早再向村民拜年 [6]。

图22:马莫福德祠和傌莫義務消防隊
图23:店屋闸门上各有别致的铁花通风网

根据资料,有两位政治人物——李成材和李成金兄弟皆来自马莫新村,他们的祖屋是位于马莫大街上的一间老店屋 [7],后被打造成李氏家族纪念馆,具体位置不明。
二人的生平事迹如下:

李成材 (Lee Sing Chooi, 1952-2008) 毕业于马来亚大学化学工程系;1981年加入马华公会,曾任马青教育局主任 (1987-1999)、马华公会中委和马华中央教育局主任 (2005-2008) ,2003年获党推荐出任国会上议院议员,是马华对于华教课题的主要发言人。2008年12月,因心脏病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56岁 [8][9][10]。李成材生前曾与胞兄李胜金和胞弟李六峇一起前往中国寻根考察,收集资料和编写直系族谱,有意把马莫市镇的祖屋打造成李氏家族纪念馆。纪念馆后于2009年开幕,展示的资料有李氏主源、李氏南迁简略、李氏族谱和李成材生平事迹 [7][11]。

李成金 (Lee Kim Sin, 1955-2021),或 Cikgu Lee,毕业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曾任加影育华中学教师和华社研究中心副主任,2001年参与雪兰莪白沙罗华小保校运动,义务担任白沙罗华小教务主任,并于同年创立乌鲁冷岳社区文物馆 (Kajang Heritage Centre),马来西亚最早由民间创办的历史文物馆之一 [12][13][14]。在2008年全国大选中,李成金代表人民公正党上阵,当选为加影 (Kajang) 州议员;淡出政坛后,致力于乌鲁冷岳县社区的田野调查工作、文史资料收集和文物馆的经营,直到2021年因心脏病离世,享年66岁。乌鲁冷岳加影社区文物馆由儿子李腾接手,留下的文史遗稿则由林连玉基金文化资产保存委员会和乌鲁冷岳资源中心整理并在2022年以《呀𠮾百年:乌鲁冷岳社区发展史略》 为题出版 [13][15]。

图24:售卖厨具和杂货的 新意樂 Sin Ee Lok 
5°43'19.7"N 100°24'50.6"E
图25:新意樂店外的五脚基
图26:新萬豐店外的五脚基
图27:前往布秧谷考古博物馆的唯一公路
Jalan Lembah Bujang

布秧谷考古博物馆 Muzium Arkeologi Lembah Bujang 


图28: 布秧谷考古博物馆入口

布秧谷考古博物馆
Muzium Arkeologi Lembah Bujang
营业时间:每天开放 9.00am - 5.00pm 
备注:每个星期五 12.15pm-2.45pm、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哈芝节、开斋节第一天和第二天休馆 
入门票价:免费
停车地点:馆方提供的宽阔停车场,免费
适合轮椅:不适合,博物馆和户外陵庙区都在山坡之上,有大量阶梯
景点特色:两座展览馆、三座迁移重建的陵庙和一座原址出土的陵庙 (最具代表性的8号遗址陵庙 - Candi Bukit Batu Pahat)
厕所:大型公共厕所,四到五间,干净
谷歌地图:5°44'17.0"N 100°24'52.2"E

图29:一号展览馆 Galeri Satu
早上11时13分:抵达布秧谷考古博物馆停车场。无需购买入门票,也无需缴交停车费,唯需走上一段斜坡就能抵达山坡上的一号展览馆。进门之前,保安人员会要求你在柜台前填写简单资料 (姓名、来自哪个州属、参观人数等等) 。修葺后的展览馆内照明舒适,装有冷气系统,面积不大,如若要把展览馆里每样文物都端详一遍,走一圈大概需要20分钟。

图30:博物馆一号展览馆内部
图31:博物馆一号展览馆内部

游记推荐:如果对布秧谷考古博物馆内部的各种展品和文物详细资料感兴趣,请点击下列蓝色链接前往另一篇游记:



图32:通往陵庙遗址的道路

在博物馆后侧的山丘上还有四座布秧谷陵庙遗址,其中只有一座是位于原址,那就是最具代表性的8号陵庙遗址——武吉峇都巴辖陵庙 (Candi Bukit Batu Pahat)。个人非常喜欢这座遗址,遗址坐落于树林之间,有着蓝天和日莱峰作为背景;来到此地能够感受到平静。毕竟把任何烦恼和负面情绪放到百年、甚至是千年的时间跨度来看,都显得微不足道。

图33:武吉峇都巴辖陵庙所在的山坡
图34:武吉峇都巴辖陵庙
Candi Bukit Batu Pahat (Tapak 8)

游记推荐:如果对布秧谷考古博物馆的四座陵庙二号展览馆的详细资料和见闻有兴趣,请点击下列蓝色链接:



图35:树林中的班迪陵庙遗址
Candi Pendiat (Tapak 16)

4 布秧河岸考古遗址 Tapak Arkeologi Pengkalan Bujang


图36:前往甘榜布秧的K163公路 两侧都是稻田

早上12时10分:离开布秧谷考古博物馆,驱车南下前往布秧河岸遗址群。有多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走西侧K636公路、经过多个甘榜和彭加兰卡卡旧清真寺 (Masjid Lama Pengkalan Kakap) ;二是直接南下,走乡间小路,也是谷歌地图首先建议的最短路线;三是走东侧K163公路,经过布秧谷花园 (Taman Lembah Bujang) 和甘榜布秧 (Kampung Bujang),路程都是15至20分钟。当时我们选择了后者。

图37:从考古博物馆到布秧河岸考古遗址
图38:K163州级公路两侧的稻田

经过一望无际的稻田。轮胎处开始传来嗡嗡噪音,和当年在适耕庄遇上的情况一样,应是「有农民经常开拖拉机走那条路,(拖拉机的) 铁皮把那个马路磨平了 [16]」——停放在路旁的四辆拖拉机印证了我们的猜想。布秧河岸遗址算是相对冷门的旅游景点,深入甘榜与稻田之中,按照谷歌地图指引可顺利抵达;况且有关当局也有在部分关键路口处都树立褐色路牌,路口明显,一般不会轻易错过。

图39:路口处立有褐色路牌
图40:抵达布秧河岸考古遗址
布秧河岸考古遗址 Kompleks Arkeologi Pengkalan Bujang
图41:布秧河岸考古遗址
Kompleks Arkeologi Pengkalan Bujang

布秧河岸考古遗址 Kompleks Arkeologi Pengkalan Bujang
开放时间:每天开放 9.00am - 5.00pm
备注:虽然告示牌表示开放时间包括公共假期,不过碰上哈芝节、开斋节第一天和第二天等节日,或每个星期五的 12.15pm-2.45pm,也有可能休息,需要留意 
入门票价:免费
停车地点:馆方提供的宽阔停车场,免费
适合轮椅:勉强适合,大部分是碎石路
景点特色:近距离观看三座原址出土的陵庙、日莱峰观景台
厕所:中型公共厕所,需要换拖鞋才能进去
谷歌地图:5°41'00.5"N 100°25'27.0"E

布秧河岸考古遗址开放时间 Hari Lawatan Kompleks Arkeologi Pengkalan Bujang
图42:布秧河岸考古遗址开放时间告示牌

中午12时20分:按照保安人员的指示填写简单的个人资料 (名字、日期、城市、州属和参观人数) 后就可以进入考古遗址范围内。考古遗址之间的地面铺着大量灰白碎石,一条石径穿梭在大树之间,基本设施完善;四周非常安静,很是悠闲,哪怕对千年遗址没什么兴趣,也可以来散心赏景或打卡拍照。

图43:穿梭在大树和考古遗址之间的石径

根据资料,布秧河岸 (Pengkalan Bujang) 考古遗址,泛指吉打中部布秧河 (Sungai Bujang) 流域所发现的考古遗址群,共有六座遗址——18 至23号考古遗址——其中两座 (18号和20号) 已毁,一座于1976年被迁到布秧谷考古博物馆,剩下三座留存于现址。布秧河岸遗址群最早是由考古学家威尔斯 (H.G. Quartrich Wales) 在1936年所发现,后由博物馆和古物局 (Jabatan Muzium dan Antikuiti),以及 Alastair Lamb、Leong Sau Heng 和 Nik Hassan Shuhaimi 等多位学者继续研究。目前被考古学界鉴定为古吉打文明的转口港 (entrepot),与中国、中东和印度有贸易往来,建有佛教和兴都教陵庙 [17][18]。

图44:布秧河岸和双溪玛斯遗址所在

根据出土文物和石材年份测定等研究资料,考古学家总结出古吉打文明港口兴起和衰落的时间线:在公元5至6世纪双溪玛斯 (Sungai Mas) 首先作为古吉打文明的主要港口和行政中心,在接下来的7至9世纪达到巅峰,成为国际贸易的转口港;公元10世纪布秧河岸港口出现,和双溪玛斯同时成为布秧谷文明的主要港口,并于公元11至13世纪成为转口港,最终在公元14世纪没落 [17]。

4.1 布秧河岸19号考古遗址 Tapak 19


布秧河岸19号考古遗址 Tapak 19 Pengkalan Bujang
图45:布秧河岸19号考古遗址 Tapak 19

在入口处保安亭的对面是19号遗址。这座遗址最早是由考古学家威尔斯 (H. G. Quaritch Wales) 于1940年发现,而后马来西亚博物馆和古物局 (Jabatan Muzium dan Antikuiti) 在1974年继续挖掘和研究;此遗址出土文物有象头神像 (Ganesha)、九个小孔的遗物匣 (relikuali) 和铜制湿婆神三叉戟 [19][20]

图46:象头神像 Arca Ganesha [Tapak 19]
摄于布秧谷考古博物馆 1号展览馆

考古学家通过这些出土文物和石材来推测此遗址是一座兴都教陵庙遗址,年代为公元12至13世纪之间 [b1][b2]。这座陵庙遗址上能见到一个突出的檐口 (cornice),采用的砖石来自本地的玛斯河 (Sungai Mas) 和布秧河 (Sungai Bujang),每个砖石大小相同,整齐排列,并以黏土作为砂浆 [19]。

布秧河岸19号考古遗址 Tapak 19 Pengkalan Bujang
图47:布秧河岸19号考古遗址背面

4.2 布秧河岸23号考古遗址 Tapak 23


布秧河岸23号陵庙 Tapak 23 Pengkalan Bujang
图48:布秧河岸23号考古遗址 Tapak 23

23号遗址在布秧河岸考古遗址群的中央,是当地最大的出土遗址,遗址旁还设有一座小型展览室。23号遗址也是由考古学家威尔斯 (H. G. Quaritch Wales) 于1940年所发现。在1986年至1991年间,博物馆和古物局 (Jabatan Muzium dan Antikuiti)、马来西亚国立大学 (UKM)、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 和法国远东学院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ECEO) 合作对23号遗址开展系统性考古研究 [20]。

2004年至2005年间,博物馆和古物局的考古学家展开最后一次挖掘遗址工程,让整座遗址完整出土,并在当地建起一座雨棚来保护遗址 [20]。2022年,有关当局为遗址雨棚进行整修,形成如今的模样 [21]。

图50:建于沙地上的23号遗址

23号遗址坐落于海拔高度12米的古沙丘上,比如今的地势来得低,能见遗址周围地面都是沙子;通过相对测年法和放射性碳定年法得出其年代约为公元10至11世纪。这座东北-西南朝向的兴都教陵庙分为大小两个部分,大的方形建筑有圣殿-柱廊 (Vimana-Mandapa) 构造,小的则被推断为 Candi Apit [22][23]。

陵庙的石材和黏土取自慕达河 (Sungai Muda) 流域,和双溪玛斯的陵庙遗址一样 [20]。石砖堆砌方式比较特殊:比较重的大石块被排在底层、中间一层和最高一层,其他则由比较轻的小石砖堆砌而成,运用重量来稳固建筑,没有使用砂浆 [20][22]。

图51:23号考古遗址分为大小两个部分

在整座遗址完整出土后,曾有学者主张23号遗址其实是一座清真寺,认为其内部构造和马莫彭加兰卡卡旧清真寺 (Masjid Lama Pengkalan Kakap) 相似,其朝向也接近 kiblat (穆斯林进行祈祷膜拜的方向),而非如其他陵庙般面向大山丘;后来在发现神座、柱基和兴都教湿婆教派的仪式用具——油灯玻璃碎片和湿婆教派相关的金纸 (kertas emas)——出土后,学界更倾向于以此推断23号遗址是一座兴都教陵庙遗址,而非清真寺 [20][24]。 

图52:彭加兰卡卡旧清真寺 (1800)
Masjid Lama Pengkalan Kakap
截图自谷歌地图街景功能 
5°42'27.0"N 100°23'39.7"E
图53:另一个角度去看23号考古遗址

根据告示牌的介绍,在23号遗址还有不少文物出土,包括柱基、瓦片、陶器、单色玻璃珠 (monochrome beads 或 Indo-Pacific beads)、油灯碎片、湿婆教派相关的金纸 (gold paper)、青瓷碎片 (celadon fragments) 和宋代青白瓷 (Qing-Pai 或 Qing-Bai porcelain) [22]。 现场小型展览室里展示的只有柱基、部分陶器和玻璃珠,没有看到其他文物,目前在网络上也没找到更多相关资料。

图54:小型展览室

4.3 布秧河岸22号考古遗址 Tapak 22


布秧河岸22号考古遗址 Tapak 22 Pengkalan Bujang
图55:布秧河岸22号考古遗址 Tapak 22
布秧河岸22号考古遗址 Tapak 22 Pengkalan Bujang
图56:布秧河岸22号考古遗址

22号遗址距离入口最远,需要走一段路才能抵达。22号和21号陵庙遗址两者是一体的,南北朝向,建于约公元10至11世纪,是一座佛教陵庙遗址。马来西亚博物馆和古物局 (Jabatan Muzium dan Antikuiti) 在1974年对两座遗址进行全面研究,陵庙构造得以完整出土。21号遗址有独特的十字形结构,22号则是两座并排的四方形结构;两者铺有底座,所使用的石块和23号遗址相比更小且标准 [20][25]。

图57:21号和22号陵庙平面图
摄于布秧谷考古博物馆 1号展览馆
布秧河岸陵庙 Candi Pengkalan Bujang
图58:布秧河岸21号考古遗址 Tapak 21
摄于2022年7月

考古学家在此地找到大量文物,包括站佛像、坐佛像、大象赤陶雕像、卡拉石雕、菩萨铜像、四块黏土碑、瓦片、陶器、铁器、金戒指和珠子;还有各种外国物件,如青白瓷、宋代青瓷、帕斯 (Parsi) 瓷器、玻璃和珠子,证明此地曾是进行国际贸易的港口 [20][25]。

图59:21/22号陵庙出土的铜像和石雕
(后排左三的鬼子母站像除外)
摄于布秧谷考古博物馆 1号展览馆
图60:布秧河岸遗址黏土碑铭文
Inskripsi tapak Pengkalan Bujang 

摄于布秧谷考古博物馆 1号展览馆
图61:布秧河岸22号考古遗址


4.4 日莱峰观景台 Platform Tinjau Gunung Jerai 


在22号遗址后方则是厕所和日莱峰观景台——石径的尽头是厕所,另外一条岔路则通向观景台。观景台位于篱笆之外,和周遭稻田小路相通,是一个以鹅卵石和石砖铺成的三角形平台。站在平台上,脚边是稻田,抬头就能遥望整座日莱峰,山峰棱角一览无遗,甚是壮观

图62:布秧河岸考古遗址 通向厕所的石径
日莱峰观景台 Platform Tinjau Gunung Jerai
图63:篱笆之外的日莱峰观景台
Platform Tinjau Gunung Jerai
日莱峰 Gunung Jerai
图64:日莱峰

不由赞叹日莱峰之壮丽,文笔浅薄,形容不出当时心中震撼之一二。此时稻田已经完成收割,剩下一地枯黄小草和烧焦痕迹;如若碰上稻苗初生的绿油油或稻米成熟的金黄,眼下应会是另一幅风景画,值得期待。平台尾端的大树下备有长椅,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坐在树下乘凉、欣赏山景。

图65:日莱峰观景台

于此马莫半日游便是告一段落。此行走过了新文英码头广场、马莫新村、布秧谷考古博物馆和布秧河岸考古遗址,以「考古」为主题,吃到马莫新村的云吞面,对古吉打文明有更深的了解,也因此领悟日莱峰的魅力——

哪怕千万年过去,沧海桑田,河流奔涌又干涸,文明崛起又覆灭,闲人争论又罢休——日莱峰,始终屹立,静看世间变化。


-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吉打州的旅游景点、历史、美食和好去处的介绍与游记,都列在吉打州旅游景点系列页面中,若有兴趣,可点击蓝色链接进入页面看看。



参考资料 
[1] Ahmad, Sarah Sabir and Abu Bakar, Syatirah and Mohammed, Syakirah and Mohd Sirat, Nur Irinah (2015) Kisah disebalik asal usul nama kampung di Dewan Undangan Negeri Tanjung Dawai / Sarah Sabir Ahmad...[et al.]. In: ICOMHAC2015 eproceedings, 16-17 Disember 2015, Century Helang Hotel, Pulau Langkawi.
https://ir.uitm.edu.my/id/eprint/35752/

[2] 20220719_REF_3.12 KRONOLOGI LEMBAH BUJANG DALAM TAMADUN AWAL DUNIA
2022年摄于布秧谷考古博物馆2号展览馆


[3] Lee, Chai Chuen and Mohd Yusof, Nor Azrina (2018) Komuniti Cina di Merbok: keringat emas di lembah bertuah / Lee Chai Chuen, Dr. Nor Azrina Mohd Yusof. In: Merbok & Jerai Sejarah yang Berbisik. 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 Kedah, 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 Kedah, pp. 81-96. ISBN 9789670314396
https://ir.uitm.edu.my/id/eprint/101249/

[4] 【新村呷好料】问起好料遥指榕树下 云吞面 就是唯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0.03.18)
https://penang.chinapress.com.my/20200318/%E3%80%90%E6%96%B0%E6%9D%91%E5%91%B7%E5%A5%BD%E6%96%99%E3%80%91%E9%97%AE%E8%B5%B7%E5%A5%BD%E6%96%99%E9%81%A5%E6%8C%87%E6%A6%95%E6%A0%91%E4%B8%8B-%E4%BA%91%E5%90%9E%E9%9D%A2-%E5%B0%B1%E6%98%AF/

[5] 馬莫新村制水逾半年 123戶半夜起床等水苦 | 北马 | 国内 | 地方 | 2020-07-18 – 光明日报
https://guangming.com.my/%E9%A6%AC%E8%8E%AB%E6%96%B0%E6%9D%91%E5%88%B6%E6%B0%B4%E9%80%BE%E5%8D%8A%E5%B9%B4-123%E6%88%B6%E5%8D%8A%E5%A4%9C%E8%B5%B7%E5%BA%8A%E7%AD%89%E6%B0%B4%E8%8B%A6

[6] 馬莫新村獨特風俗 除夕夜舞獅賀歲 | 2017-01-10 – 光明日报
https://guangming.com.my/%E9%A6%AC%E8%8E%AB%E6%96%B0%E6%9D%91%E7%8D%A8%E7%89%B9%E9%A2%A8%E4%BF%97-%E9%99%A4%E5%A4%95%E5%A4%9C%E8%88%9E%E7%8D%85%E8%B3%80%E6%AD%B2

[7] 《大北马》行程表让你尽兴归.参加嘉年华游大年! - 地方 - 大北马 | 星洲网 Sin Chew Daily (2009.12.12)
https://www.sinchew.com.my/20091212/%E3%80%8A%E5%A4%A7%E5%8C%97%E9%A9%AC%E3%80%8B%E8%A1%8C%E7%A8%8B%E8%A1%A8%E8%AE%A9%E4%BD%A0%E5%B0%BD%E5%85%B4%E5%BD%92%EF%BC%8E%E5%8F%82%E5%8A%A0%E5%98%89%E5%B9%B4%E5%8D%8E%E6%B8%B8%E5%A4%A7%E5%B9%B4/

[8] 拿督李成材 - 生平 (1952-2008) | Merbok Lee
https://merboklee.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html
OR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Db1fYUOD9OD3p_53tc8rJSNrKsbDNikpSYnDHKL8yzanMhIkShke_VPUIpd2QqbR_VtUhnmTDEojn7dexWxbc0_FSYn4KZkQi8gOF7eYe3OyyRJudG_T5QqyiKbvvcrDymd1UotD5JFo/s1600/%E6%8B%BF%E7%9D%A3%E6%9D%8E%E7%94%9F%E5%B9%B3%EF%BD%9E%E7%BA%AA%E5%BF%B5%E9%A6%86.jpg

[9] 拿督李成材 - 社会贡献 | Merbok Lee
https://merboklee.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html
OR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As88Z-BRGsh45bFsJ87MPW1wd84gDrvCw7I5xr74NKLfN6uYg7qS8xC7og4buVmjQB1UJaYVH_dZcnzUrahfkzQw3hVgV-pyvxC7Hr4jvNbGsMZqR8nL9Uc7k49nV8A83FsqJQKno6ic/s1600/%E6%8B%BF%E7%9D%A3%E6%9D%8E%E7%A4%BE%E4%BC%9A%E8%B4%A1%E7%8C%AE%EF%BD%9E%E7%BA%AA%E5%BF%B5%E9%A6%86.jpg

[10] 马华李成材心脏病逝世 上议院今早默哀一分钟 - 当今大马 (2008.12.10)
https://www.malaysiakini.com/news/94599

[11] 馬華教育園丁‧李成材家族紀念館開幕 | 2009-12-06 – 光明日报
https://guangming.com.my/%E9%A6%AC%E8%8F%AF%E6%95%99%E8%82%B2%E5%9C%92%E4%B8%81%E2%80%A7%E6%9D%8E%E6%88%90%E6%9D%90%E5%AE%B6%E6%97%8F%E7%B4%80%E5%BF%B5%E9%A4%A8%E9%96%8B%E5%B9%95

[12] 杏坛为人师表 政坛为民请命 Cikgu Lee一生献身社会工作 - Malaysia Writing
https://malaysiawriting.blogspot.com/2013/06/cikgu-lee.html

[13] ◤主题故事◢走进社区认识社区 加影历史尽在文物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2022.10.23)
https://www.chinapress.com.my/20221023/%E2%97%A4%E4%B8%BB%E9%A2%98%E6%95%85%E4%BA%8B%E2%97%A2%E8%B5%B0%E8%BF%9B%E7%A4%BE%E5%8C%BA%E8%AE%A4%E8%AF%86%E7%A4%BE%E5%8C%BA-%E5%8A%A0%E5%BD%B1%E5%8E%86%E5%8F%B2%E5%B0%BD%E5%9C%A8%E6%96%87%E7%89%A9/

[14] 加影前州议员李成金逝世 享年66岁 | 中马 | 地方 | 東方網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21.05.11)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central/2021/05/11/410638

[15] 隆雪华青缅怀李成金无私奉献 – 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https://klscah.org.my/2021/05/23307.html

[16] 
站在地平线上 --- 瓜拉雪兰莪天空之镜 ( Sky Mirror Kuala Selangor )
https://dylannyh910.blogspot.com/2019/08/sky-mirror-kuala-selangor.html

[17] Muhammad Nu’man Mohd Nasir, and Zuliskandar Ramli, (2023) Pelabuhan dan candi: Kajian terhadap pengaruh pelabuhan purba dengan peletakan candi-candi Kedah Tua. Jurnal Arkeologi Malaysia, 36 (2). pp. 1-21. ISSN 0128-0732
https://journalarticle.ukm.my/22632/

[18] 20220719_REF_2.3 CANDI PENGKALAN BUJANG
2022年摄于布秧谷考古博物馆 21号遗址前


[19] TAPAK 19 - TAPAK ARKEOLOGI PENGKALAN BUJANG 
2025年摄于布秧河岸考古遗址 19号遗址前


[20] Zuliskandar Ramli, and Nik Hassan Shuhaimi Nik Abd. Rahman, and Adnan Jusoh, and Muhammad Rizal Razman, (2014) Interpretasi terkini data arkeologi di Kompleks Percandian Pengkalan Bujang, Kedah. Jurnal Antarabangsa Alam dan Tamadun Melayu (Iman), 2 (2). pp. 81-90. ISSN 2289-1706
https://journalarticle.ukm.my/7757/

[21] Lembah Bujang Audio Tour - Chinese | IZI Travel
https://www.izi.travel/en/306b-lembah-bujang-chinese/zh?fbclid=IwY2xjawI-M5RleHRuA2FlbQIxMAABHcs5lfqC1YAIkfna-1uMOew5_HCFZaRR50vphONpg_OR9sA414O7-P2JrA_aem_bRS2agzvQF6LmT9JEX0EbQ#/browse/e8d261c7-6018-47d9-9c7a-fe887405ea73/zh__306b7084-f8a8-495b-aaee-7bd887190b07

[22] TAPAK 23 - TAPAK ARKEOLOGI PENGKALAN BUJANG 
2025年摄于布秧河岸考古遗址 23号遗址前


[23] Mohd Hasfarisham Abd Halim, and Azman Adam, and Shyeh Sahibul Karamah Masnan, and Mokhtar Saidin, (2022) Bukti tapak 23, Pengkalan Bujang sebagai kuil Hindu berdasarkan kajian arkeologi terkini. Jurnal Arkeologi Malaysia, 35 (1). pp. 61-79. ISSN 0128-0732
https://journalarticle.ukm.my/18921/

[24] Adam, Azman (2021) Kajian Semula Tapak 23, Kompleks Percandian Pengkalan Bujang, Kedah.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https://eprints.usm.my/53013/

[25] TAPAK 22 - TAPAK ARKEOLOGI PENGKALAN BUJANG 
2025年摄于布秧河岸考古遗址 22号遗址前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吉打Kedah/景点] 双溪大年东岳十殿城隍庙 半日游

[吉打Kedah/景点] 吉打牛场稀果园与巴东伦武新村 (Kampung Baru Padang Lembu) 半日游

[槟城Penang] 大山脚老街步行路线:伯公埕玄天庙与拿督余水清街

瓜拉庇劳 (Kuala Pilah) 市镇半日游:水鱼、三圣宫和华人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