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24的博文

2024 东海岸自驾游记 (七):瓜拉勿述 Kuala Besut

图片
瓜拉勿述 (Kuala Besut),位于吉兰丹和登嘉楼边界的沿海小镇,在19世纪属于勿述 (Negeri Besut)  的一部分 ,后被纳入登嘉楼势力范围。瓜拉勿述 在1930年代是登嘉楼州的主要渔港,鱼产丰富、渔业发达,繁荣一时 [1]。 后来随着港口设施齐全的吉兰丹督峇里 (Tok Bali) 渔港在1990年代崛起,加上拥有先进渔船设备的外籍渔民持有深海捕鱼许可证、获准在督峇里渔港卸货,导致瓜拉勿述渔民无法竞争,只能转而经营海产买卖和旅游业 [2]。 目前瓜拉勿述港口是前往停泊岛的主要港口,在每年11月至4月的东北季候风季节期间常因气候恶劣而封港。

瓜拉庇劳 (Kuala Pilah) 市镇半日游:水鱼、三圣宫和华人花园

图片
瓜拉庇劳 (Kuala Pilah),简称庇劳,森美兰州七县之一,位于森美兰州中央,州首府芙蓉以东,面积达1090平方公里 [1];被誉为「燕子之乡」的同名市镇瓜拉庇劳作为县府,县内包括森美兰州皇城神安池 (Seri Menanti) 以及多个小镇,比如亚依玛旺 (Air Mawang)、武吉古鲁莪 (Bukit Gelugor)、冷宜 (Dangi)、柔河 (Johol)、爪西 (Juasseh)、新那灵 (Senaling) 和丹绒怡保 (Tanjung Ipoh) 等。

2024 东海岸自驾游记 (六):吉兰丹火柴厂 Kelantan Match Factory

图片
  目录 6 哥打峇鲁 Kota Bharu   ...  6.5 吉兰丹火柴厂 Kilang Mancis Kelantan 6.6   火柴制作过程 Proses Pembuatan Mancis Tempatan   6.7   午餐:星都餐馆 STR Family Restaurant  

2024 东海岸自驾游记 (五):沙丘、木麻黄和马来风筝 Galeri Wau Pak Sapie Dan Wan Anuar

图片
目录 6   哥打峇鲁 Kota Bharu   6.1 早餐:Lock Cafe   6.2 坤杜海滩 Pantai Kundur 6.3 默玛斯海滩 Pantai Mek Mas 6.4   马来风筝展览馆 Galeri Wau Pak Sapie Dan Wan Anuar   1952年建成 取代亚达士邦哥路 Jalan Atas Bonggol 的 浮桥 来连接哥打峇鲁市中心和唐人坡 的钢筋水泥桥 [1]

[吉隆坡/景点] 隆雪陈氏书院——欣赏岭南建筑之美

图片
隆雪陈氏书院,位于吉隆坡茨厂街南端,和威镇宫观音寺相邻,与隆雪中华大会堂隔着一段繁忙的京那峇鲁路 (Jalan Kinabalu)。竣工于 1906 年,独具一格的岭南 (广府) 建筑风格和格局设计仿自中国广州西关陈氏书院,唯规模较小,为一路二进——在岭南建筑中,「进」指的是前后房屋数量,二进就是有前后两屋;目前由隆雪陈氏书院宗亲会管理,每年定时举办春祭、秋祭、祭拜祖坟、陈元光公圣诞和舜帝诞等仪式 [1]。

2024 东海岸自驾游记 (四):哥打峇鲁唐人坡 Kampung Cina Kota Bharu

图片
哥打峇鲁唐人坡,位于吉兰丹首府哥打峇鲁市中心以北,被吉兰丹河、布多河 (Sungai Budor)、甘榜双溪布多 (Kampung Sungai Budor) 和甘榜柏南邦 (Kampung Penambang) 包围,是形成于19世纪初的华人聚落,也是吉兰丹州最早的商业中心所在;最早的庙宇镇兴宫始建于 1790 年。20世纪初,唐人坡人口约有千人,其中福建人居多,客家人、潮州人和海南人占少数 [1][2]。

2024 东海岸自驾游记 (三):兰斗班让 Rantau Panjang

图片
兰斗班让 (Rantau Panjang),吉兰丹州巴西马县 (Pasir Mas) 与泰国陶公府哥乐镇 (Pekan Golok) 相邻的边境小镇,州内三大免税区之一。兰斗班让是马来语「Rantau Panjang」之音译,意为「长长的(河)岸 / 区域」 ,有说法指这名字或来自当地修建铁路时期、沿着铁路建起的一整排房屋,因而得名 [1]。 关于兰斗班让的历史资料,目前能在网络上找到的最早记录是 1920 年9月——兰斗班让到巴西马的铁路通车。 1921 年9月,兰斗班让和泰国双溪哥乐 (Sungai Golok) 车站之间的铁路竣工通车 [16]。 1929 年,兰斗班让第一间学校 SK Rantau Panjang 成立 [2]。 1955 年,兰斗班让和泰国哥乐镇华社共同创立启文学校 [3]。同年,兰斗班让唯一一座华人寺庙、主祀天上圣母(妈祖)的圣安宫 (Tokong Mek Seng Ann Meong) 落成于哥乐河边,神庙在1983年遭祝融光顾,直到1998年新庙才落成于兰斗班让市镇以西的住宅区内 [4]。

2024 东海岸自驾游记 (二):丹那美拉 Tanah Merah

图片
丹那美拉 (Tanah Merah) 位于吉兰丹中北部,吉兰丹州十县之一,面积约为867.6公顷,县议会所在的同名城镇是吉兰丹州第二大城市。丹那美拉乃马来语「Tanah Merah」之音译,意为「红色土壤」 [1]。根据马来学者记录,此红色土壤指的是吉兰丹河岸边、甘榜督乔波 (Kampung To'Cho Bor) 一带的红土 (tanah Laterit)。当时住在甘榜督乔波对岸的甘榜古西奥峇鲁 (Kampung Kusial Baru) 村民便把他们称作「orang Tanah Merah (住在红色土壤上的人) 」。后来两座甘榜的村民一起在甘榜北部 Bukit Remah 一带——即如今的丹那美拉市镇所在——开垦拓荒   [1][2][3] 。

2024 东海岸自驾游记 (一) :东西大道 Lebuhraya Timur-Barat

图片
  东西大道 (Lebuhraya Timur-Barat),位于马来半岛北部,横跨吉打、霹雳和吉兰丹三州,最初指的是位于霹雳州宜力 (Gerik) 和吉兰丹州日里 (Jeli) 之间的路段——始建于1967年,工程进度因马共袭击而展延,直到 1982 年7月1日才正式竣工通车;长123公里,其中61公里在霹雳州、62公里处于吉兰丹境内。横跨蒂蒂旺沙山脉、霹雳河和天猛莪湖 (Tasik Temenggor),建有五座大桥,其中最长的一座有880米,整体耗资超过2亿令吉 [1][2]。后于2001年往西扩展125公里至吉打居邦 (Kupang) 和居林 (Kulim),2005年竣工 [3][4]。

[雪兰莪/景点] 万挠 (Rawang) 半日游:金龙山万佛寺

图片
万挠金龙山万佛寺,坐落于雪兰莪州万挠旧镇 (Rawang) 和双文丹 (Serendah) 之间的郊区,原名青云山观音亭,最初只是一座锌板屋,所在土地为锡克人经营的养牛场。当时自台湾归来的文通法师随师兄文德法师接管观音亭,偶然在一个月圆之夜、见山上月光洒落如朵朵莲花,心生欢喜,发愿建寺,后得锡克人出让土地,寺庙便于1993年正式动工。寺庙范围占地16英亩,直至2018年只开发4英亩,其余皆保留为树林。目前寺中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大悲殿、妙音阁礼堂、五观堂和报恩塔 [1][2][15]。

[吉打/游记] 莪伦寻榴莲记:Eric 榴莲园 (Dusun Durian Sg. Tok Pawang, Gurun)

图片
2024年6月29日,星期六,晴。 众所周知,马来西亚处于赤道之上,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不过坊间传有另一版本的四季:旱季、雨季、烟霾季和榴莲季。其中最受欢迎的榴莲季一般在6月至8月之间,依天气情况而有所变化 [1][2]。榴莲盛产的新闻陆续登报,榴莲爱好者会时时注意榴莲出没的消息。 却说昨日亲友在读到榴莲相关的新闻时,忽然想起莪伦 (Gurun) 附近有一座「榴莲山」,山上有一座榴莲园,园里有好吃的猫山王榴莲。他在去年曾去过一次,不清楚那座果园叫什么名字,依稀记得进入果园的 路口距离美农 (Bedong) 小镇不远,有一座印度庙和橡胶加工厂。

乔治市老街步行路线:打石街、本头公巷和社尾考古公园

图片
目录 1 清晨的海墘街 Pengkalan Weld   1.1 义兴街码头 Church Street Pier   1.2   姓陈桥看日出 Sunrise at Tan Jetty   2 打石街 Lebuh Acheh 3  本头公巷福德正神庙 Hock Teik Cheng Sin Temple 4  缎罗申街/打铁街/社尾街 Lebuh Pantai   5  社尾考古公园 Sia Boey Urban Archaeological Park 今日步行路线地图记录:酒店作为起始点 2024年3月10日,星期日,晴。 却说昨日有亲友从新加坡远道而来,热热闹闹,众人难得心血来潮一起到槟城乔治市住一晚。经讨论后决议今日行程分成两批人马:第一批要看日出,早上7时就出发去海墘街姓氏桥;另一批则睡到早上9时才去早餐店会合。下榻于维多利亚花园酒店 (Victoria Garden Hotel), 酒店设施干净舒适,处于海墘新街 (Victoria Street),距离姓氏桥不到五分钟的脚程,值得推荐。

[彭亨/游记] 云顶高原探索记:Ion Delemen 玖霄明阁民宿 三天两夜入住体验

图片
  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晴。 距离上次去云顶高原 (Genting Highlands) 散心已是一年有余,想起那日在云顶见到的「云朵压路」奇观,甚至在不经意间拥抱了一朵云,甚是有趣。这次亲友想趁着学校假期带小孩去云顶主题乐园,顺道买点文冬姜,我也去凑个热闹。虽早有心理准备,但真正陷在车龙中的感受还是挺痛苦的。

吉隆坡步行路线 II :从火车站走到独立广场——收集建筑师 A.B.Hubback 的杰作

图片
亚瑟·本尼森·哈柏克 (Arthur Benison Hubback, 1871-1948),英殖民时期著名建筑师,出生于英格兰利物浦,年仅24岁的他在1895年飘洋过海来到马来亚,以首席绘图员 (Chief Draughtman) 的身份在雪兰莪州公共工程局 (Public Works Department, PWD) 任职;两年后参与了大型项目——政府办公大楼,即如今苏丹阿都沙末大厦的建设。同年年底离职,和承包商 W. Nicholas 合作开办砖厂,四年后解散 [1][2][3]。 1901年,哈柏克被委任为马来联邦 (Federated Malay States, F.M.S.) 公共工程局的助理建筑师 (Architectural Assistant) ,在局长 F. St. G. Caulfield 领导下参与设计所有马来联邦政府建筑,把时任马来联邦铁道局经理史普恩纳 (C.E.Spooner) 所提倡的 印度-撒拉逊式建筑风格 (Indo-Saracenic Style) 融入建筑设计中,在马来联邦各地形成一道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1911年,哈柏克晋升为马来联邦 政府建筑师 (Government Architect of F.M.S.)。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回国参军,成为英国第一位获得准将 (Brigadier General) 军衔的建筑师;后在1924年退役,育有一儿一女,在英格兰安享晚年,直到1948年去世都没再回到马来亚 [1][2][3]。 占美清真寺 Masjid Jamek 根据 MIKL 和 Heritage Output Lab 共同设立的网站 The AB Hubback Project   中所列出的哈柏克作品系列,目前已确认哈柏克在马来亚一共参与了  27  栋建筑的设计,其中 14 座在吉隆坡、8 座在霹雳州,雪兰莪、...